12月2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披露2022年度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经营评价结果。总体来看,在参与评价的157家保险公司中,共有41家经营状况良好,获得A类评级。与此同时,有12家保险公司“存在问题”,获得C类评级。
23家公司评级下降
本次经营评价对象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经营满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157家保险公司法人机构,其中财产险公司78家,人身险公司79家。
评价内容包括速度规模、效益质量、社会贡献三个方面,财产险公司评价指标体系由保费增长率、综合成本率、风险保障贡献度等12项指标构成;人身险公司评价指标体系由保费增长率、综合投资收益率、风险保障贡献度等14项指标构成。
评级结果中,A类公司是指在速度规模、效益质量和社会贡献等各方面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B类公司是指在速度规模、效益质量和社会贡献等各方面经营正常的公司;C类公司是指在速度规模、效益质量和社会贡献某方面存在问题的公司;D类公司是指在速度规模、效益质量和社会贡献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公司。
根据评价结果,2022年,经营状况良好的财产险公司数量有所增加,其中A类23家,比上年增加7家;B类49家,比上年减少8家;C类6家,与上年持平;无D类。经营状况良好的人身险公司有所减少,其中A类18家,比上年减少6家;B类55家,比上年增加6家;C类6家,比上年减少2家;无D类。
其中,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富邦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阳光信用保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峡金桥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汇友财产相互保险社等6家财产险公司,以及小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华汇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韩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大家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家人身险公司2022年度经营评价结果为C类。
总体来看,保险公司经营平稳,109家公司类别与上年一致,48家变化幅度为一级。财产险公司类别上升的15家,下降9家;人身险公司类别上升的10家,下降14家。
业内人士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财产险公司增加,与去年财险业规模与效益“双优”有关。而寿险公司A类机构有所减少,则与寿险业去年资产负债两端承压相关。
保险业速度规模稳健增长
总体来看,2022年,保险业速度规模稳健增长,质量效益稳定较好,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业市场稳健运行,财产险公司保费增长率为8.71%,比上年提高6.83个百分点;人身险公司保费增速略有回落。行业资产保持合理增长,其中财产险公司总资产增速为8.21%,人身险公司总资产增速为10.19%。人身险公司速度规模类指标中位数大于均值,中小型人身险公司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同时,2022年,保险公司质量效益较好,保障功能持续增强。从财产险公司看,保险保障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综合赔付率69.40%,与上年基本持平,处于近五年高位;综合费用率比上年下降0.89个百分点,行业降本增效初见成效;综合成本率99.05%,实现承保盈利;现金流较充足,百元保费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7.44元,比上年增加3.37元,为近五年最高。从人身险公司看,退保情况明显改善,综合退保率3.18%,比上年下降0.93个百分点,比5年前下降7成左右,发展可持续性增强。受资本市场下行等因素影响,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下滑。
此外,2022年,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质效有所提升,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3678.65万亿元,同比增长12.63%,增速高于保费收入。产、寿险公司纳税额1992亿,保险业向国家财政提供持续稳定的税收收入,其中,财产险公司纳税额增长5.28%,与上年基本持平。财产险公司增加值同比增长6.46%,服务宏观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