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册制“元年”:科创蓬勃 新质跃升
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邵好 南深 卢鸰2023-12-24 11:39

全面注册制“元年”:科创蓬勃 新质跃升

中国基金报记者 邵好南深

2023年4月10日,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连线,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鸣锣敲钟”,宣告主板注册制时代到来。

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之时,中国资本市场2023年最具历史性的一刻就此定格。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对此给予了更具深意的评价:“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2013年“股票发行注册制”首次列入中央文件,到增量试点起步、存量试点扩围、全市场推广的不断探索——注册制改革,这项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终于在今年全面实施。

积跬步,至千里,数年蓄势终得全面显效。

全面注册制落地后,新股定价更加合理,发行节奏趋于平衡。在“市场先生”的指挥下,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助力国家战略的能力不断提高,一批具备高质量发展潜质的创新型企业获得资本市场支持,一批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

2023年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收官之年,更是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全面注册制时代的开局之年。

可以预见,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更多领跑行业发展、引领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企业有望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脱颖而出,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更好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提质增效生态活力渐现

全面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提质增效的重要动力。在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的牵引下,资本市场前行的脚步愈发坚实。

稳增长,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

年初至今,A股已有超过300家公司实现IPO,合计募资超过3400亿元,虽然较上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无论是IPO数量还是募资金额,依然冠绝全球。

同期,再融资规模也维持在7000亿元以上,加上IPO的募资规模,A股2023年的股权募资规模已超过万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生态正在逐步改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注册制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的前提下,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实际,特别是要把握好证券发行、证券注册、市场承受能力的有机协调。

更包容,数量仅是表象,结构更为关键。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以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为主阵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板块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功能互补,为各行各业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多元而包容的市场生态。

业内专家表示,不同板块设置了差异化的多元上市标准,将覆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资源配置枢纽更加畅通。与此同时,通过IPO、转板、分拆上市、并购重组等,各板块加强了有机联系,优化了多层次市场体系,有利于加快形成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拓展。当前,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已达约2500家,较2019年初增加1000多家,市值占比由26%左右上升到43%左右。

提效率,主板审核也“跑”起来了。

全面注册制施行后,过会审核效率明显加快。今年上半年,主板过会的45家企业从受理到过会的平均时长为80.2天,最快则为21天(其中43家为注册制后过会企业)。Wind数据显示,45家企业中,还有11家企业的IPO申请于2月20日获受理,于3月13日过会,从受理到上会的时长均仅为21天。

从IPO定价来看,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以来,新股发行相较行业被低估的情况也得到改善,定价发行更加合理。数据显示,主板注册制首批上市的10家企业询价市盈率均值为37.4倍,相较核准制下不高于23倍的市盈率提升了62.7%。同时,新股首发前五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股价涨跌幅明显收窄,定价更趋理性。

注册制并不意味着“一放了之”,全面注册制在“放”的同时也加大“管”的力度。根据广发证券的一份监测报告,今年前11个月,上会审核数为303家,通过数为268家,上会前撤回数为207家,通过率为52.55%,而2022年通过率为62.99%。

与此同时,围绕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后的市场秩序和生态塑造,中国证监会持续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活动的措施更加有力。

支持科创激发新质生产力

面对全球日益加剧的科技竞争,中国正加快支持本土科创企业直接融资。在全面注册制改革中,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将会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枢纽。

身处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元年”,一批处于“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正借助资本市场成长壮大。

从行业数据来看,工业、TMT(传媒、科技和通信)、材料是今年A股IPO的主要行业,占据了IPO数量和筹资额的前三名。前十大IPO中,半导体企业(华虹公司、中芯集成和晶合集成)占据了前三名,筹资额占比为52%。

不仅是IPO鼓励科创企业,并购重组也在向科创企业倾斜。

近日,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的估值包容性。业界普遍认为,此举不仅将为基础创新、产业升级提供资金支持,也有利于科技创新型产业的持续迭代和升级。

引得源头活水,自得枝繁叶茂。

一批处于“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形成产业集聚。

据统计,约六成科创板公司的核心产品或技术正在相关领域推动实现进口替代,有效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自主可控。

例如,安路科技、概伦电子、科德数控、铁建重工、中望软件、天岳先进、龙芯中科等科创板企业,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芯片、高端装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材料等领域的限制,保障了经济运行安全。

多家高铁、电力装备、通信设备等我国优势产业链的企业获得科创板融资支持,巩固了我国优势产业国际领先地位,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有效连接产业链的“断点”、疏通“堵点”,为国产化进程提速增效。

数据显示,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一半,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近80%。2023年前三季度,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6%,合计达990.71亿元,近三成公司研发强度超过20%。在科创板资本“活水”精准滴灌下,一大批科创企业羽翼渐丰,逐步做大做强。

中上协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上市公司共拥有发明专利148.7万件,占国内企业总量的57%。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分别拥有发明专利43.6万件、8.7万件,同比分别增长0.35%、0.93%。

共识已成改革走深走实

若将2023年的全面注册制置于时代的宏大篇章以观之,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一座里程碑,更是中国迎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助推器。

上交所副总经理董国群日前表示,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接产业、资本的“纽带”作用以及“晴雨表”功能,以资本力量赋能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牵引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交所副总经理李辉表示,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速健全技术、人才、资金、产业生态链条,建设以优质创新资本中心为特色的世界一流交易所,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重点领域,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现代交易所发展之路,深度、全面服务“创新驱动、自立自强”这一目标。

可以预见,随着全面注册制走深走实,资本市场关键基础性制度将更趋完善,二级市场定价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有助于A股加快形成进出有序、优胜劣汰的格局。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结构、投资者结构、市场估值体系将继续发生积极变化,科技类公司占比、专业机构交易占比将进一步上升,资本市场“优质优价”的趋势将更为明确,市场秩序更加规范,生态更加完善。

市场各方对资本市场将以更大力度支持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已有共识。

据悉,证监会目前聚焦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系统工程,初步形成了“1+N+X”的政策框架。其中一个“N”正在制定当中,即“资本市场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方案”,该方案重点是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差异化制度安排,优先支持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助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战略性现代化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日前,中国证监会党委在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提出,聚焦“五篇大文章”(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以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为牵引,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制定实施资本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北交所拟IPO公司“井喷”未来有望爆发式增长

中国基金报记者卢鸰

开市两年多的北交所,正在一二级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中国基金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东北证券投行总部相关负责人、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申万宏源专精特新首席分析师刘靖、金长川资本董事长刘平安、青鸣波基金董事长习青青等一二级市场投研人士。

他们认为,自2023年8月底沪深市场IPO收紧以来,北交所发展迎来“井喷”,申报辅导备案企业数大幅增长,显著领先于其他板块。结合北交所存量企业市值逐步重估和北交所加速高质量扩容的趋势,未来两年北交所有望晋级万亿级市场。如果按照北交所“深改19条”的规划来推进,5年后,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将有较大可能超过1000家。

北交所拟IPO公司“井喷”

自2023年8月底以来,北交所发展迎来“井喷”,申报辅导备案企业数大幅增长。

据iF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0日,2023年新增辅导备案的企业共857家,其中,383家披露了拟上市板块,其中北交所达280家,数量最多,在已披露的辅导备案企业中占比达到73.11%;科创板48家、创业板43家、沪主板10家、深主板2家。

值得注意的是,12月以来已有99家企业启动IPO辅导备案,其中,37家披露了拟上市板块,其中北交所36家,占比为37.37%,创业板1家。近期(12月13日至12月20日)新增IPO辅导备案57家,其中,拟北交所上市的达23家,占比为40.35%。

东北证券投行总部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北交所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作用。“从两年多的发展历程来看,北交所在效率、规模、功能、活跃度、稳定性等方面提升效果显著,与9月发布的‘深改19条’中对北交所的中期指导规划高度契合,北交所已从平稳开市逐步迈向规模、功能双提升的关键时期,站在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据他介绍,自8月底沪深IPO市场收紧以来,企业在北交所的上市热情高涨,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截至12月20日,共计36家企业申报北交所IPO,相较于8月申报的2家和7月申报的1家,这一数据大幅增加。在此期间,沪市主板申报2家,深市主板申报2家,科创板申报2家,创业板申报5家。同期,共有109家企业进行北交所IPO辅导备案登记,而沪深市场合计只有17家企业进行IPO辅导备案登记。

未来两年有望爆发式增长

9月1日发布的北交所“深改19条”提出,未来3至5年,北交所的目标是提升市场规模、效率、功能、活跃度、稳定性等。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指出,“结合北交所两个五年期发展目标,未来3年为北交所关键扩容建设期,且高质量扩容仍是北交所发展的主要目标。”参考科创板建设历史和北交所未来直接IPO将增加通道的情况,预计2024年北交所上市新股数量约为120到150家;在体量规模上,现阶段北交所排队企业2022年净利润规模普遍抬升,“结合北交所存量企业市值逐步重估和北交所加速高质量扩容的情况,未来两年北交所有望晋级万亿级市场。”

金长川资本董事长刘平安也表示,创业板从2009年至今,其上市公司已达1300多家,科创板从2018年11月至今为500多家。若按照“深改19条”规划推进,5年后北交所上市公司超过1000家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特别是直接IPO政策一旦落地,将对北交所市场产生比较重大的影响,上市公司的质地会得到根本性提升,上市数量也会大幅增加。

两类标的值得重视

申万宏源专精特新首席分析师刘靖表示,北证上涨的持续性已超出许多人的认知,“资本市场政策+A股市场风格+北证低位优势+资金正向流入”共同推动市场走强。在A股整体资金存量甚至减量博弈的情况下,北证的赚钱效应叠加政策引导下的资金流入,使其成为难得的有正向资金流入的板块。这种正反馈机制在沪深赚钱效应下降时显得更加稀缺。

刘平安表示,近期北交所行情明显转好,但流动性要得到根本性改善,还需要做市商、公募基金等各方资金入场,如果转板政策落地,市场活跃度会更加值得期待。

诸海滨认为,未来3至5年,北交所第二步系统性重估后,其常态化估值有望达到科创板的六折、创业板的七折水平。

青鸣波基金董事长习青青认为,这波行情之后,北交所小票估值都翻了2到3倍,与沪深股市的估值差也基本没有了。“从未来3个月甚至更长时段来看,走逻辑线的相关概念标的还有一些估值差,一些业绩预增标的受机构关注,预计这两个方向标的比那些跟风炒作的小票更好。”

编辑:舰长

审核:许闻

责任编辑: 吴晓辉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