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需求放量,中创新航将加速国际化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韩忠楠2023-12-12 20:22

12月1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最新数据。数据显示,1-11月,中创新航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29.83GWh,占比8.78%。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道,11月,国内的电池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势头较好。

日前,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创新航战略品牌负责人郑翔,他详解了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欧洲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郑翔表示,中创新航对全球各个市场都非常重视。展望未来,无论是从利润的角度,还是市场拓展空间的角度,海外市场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而这也是中创新航于今年启动葡萄牙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原因。通过提供本土化的产品,可以给公司的海外业务提供更好的保障。

全球市场机遇广阔

在2023中创新航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致辞中特别提到了他对动力电池海外市场规模的判断。欧阳明高表示,未来,电池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规模在原本预计的2023年达到70亿千瓦时的基础上,还会继续突破。这意味着,未来七年,全球电池的空间预计还要增长7-10倍。

面对广泛的市场空间,中创新航已开始加速在全球的产业布局,在完成国内全方位布局的同时,开建欧洲产业基地,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成为规模化发展的国际型企业。

据悉,在2023中创新航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创新航境外首发银团贷款签约。汇丰银行、招商永隆银行、恒生银行、澳门国际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均将为中创新航的海外业务发展助力。

海外基地落子葡萄牙

最近一两年内,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欣旺达等国内动力电池厂商纷纷披露了海外布局规划,并在欧美等地区建厂。特别是在欧洲市场,多数动力电池企业均选择在匈牙利落子自身的海外生产基地。

与多数动力电池企业的选址不同,中创新航的欧洲产业基地设立在了葡萄牙。据悉,目前该基地还处于建设前期阶段,没有实现真正的破土动工,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建成。

郑翔作为中创新航葡萄牙产业基地的负责人,在专访中向证券时报记者详解了公司选址背后的考虑。郑翔透露道,选址事宜是公司董事长在实地考察后作出的决策。彼时正值俄乌战争,东欧的能源价格变动剧烈,而能源价格对于电池生产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对比之下,葡萄牙的资源自给自足能力很强,当地对绿电的应用比例超过70%。郑翔透露道,除此以外,葡萄牙还在大力发展锂矿,这也为中创新航打造本土化供应链提供了保障。

“欧洲交通便捷,我们在葡萄牙的选址可以覆盖欧洲的各个方向,综合来看,在葡萄牙建厂是很有竞争优势的。”郑翔表示,动力电池企业出海是市场行为,目前公司的很多主要客户,他们都纷纷在加速向欧总、东南亚等地出口,中创新航作为车企的核心供应商,也需要作出相匹配的布局。

理性应对出海挑战

自欧盟2020年提出《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下称《新电池法》)以来,中国的动力电池业,已通过在海外投产、垂直整合供应链等方面,为欧盟的新电池法落地做准备。

2023年,酝酿三年之久的《新电池法》正式生效,这也是全球首个将碳足迹作为对产品强制性标准的政策。该政策的推出,对于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出海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实质影响?是近期业内特别关注的焦点问题。

郑翔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动力电池企业做本地化布局,本身就存在诸多挑战。过程中涉及到一些的壁垒,通常需要依靠国家高层的互访以及经贸协定来消除。欧盟推出的《新电池法》,主要是对电池全产业链实施更为全面的监管,其监管要求贯穿电池的生产、售卖和回收。这是整个动力电池行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挑战。

“包括中创新航在内的很多动力电池企业已做了提早布局,包括建设智能工厂、绿色工厂,使用可再生材料、提升技术成熟度等,均是为了贴合产业的需求。”郑翔透露道。

据悉,《新电池法》引入了“电池护照”概念,要求电池企业需要披露碳足迹、供应链尽职调查、电池材料和成分、合规性认证、循环性能、资源效率、耐久性等信息。

郑翔表示,对于做电池护照的工作,中创新航在今年已开始对电池进行标签,建立相关数据库,实现了对上游材料的可追溯。

“欧盟的《新电池法》只是将其系统化了,对于中创新航来说,对电池信息进行详细披露并不存在障碍。”郑翔认为,对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而言,该法规的推出,并不会制约大家的出海进程。

责任编辑: 于德江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