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入市】
与其在一个不知能红火多久的热门赛道做一个随时可能被替代的庸才,不如追随内心的热爱,深入钻研,保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与综合能力。
周春媚
最近,我和几名资深投资人交流,他们都表示,人工智能是目前最火的创业赛道。无数创业者争相涌入这一领域,或雄心勃勃地梦想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或瞅准了新风口渴望蹭个热点掘一桶金。
新兴技术的浪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不仅席卷了投资圈,也渗透至教育圈。投资人大都育有孩子,谈及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火爆,不免开始讨论各自在培养孩子方面的焦虑与困惑。一部分人相信,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要顺应这一趋势,并已在编程兴趣与能力方面着重对孩子进行引导;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选择专业要“逆势”,如今大火的专业和职业,十几年后很可能会遇冷,与其一窝蜂挤进注定会“越来越卷”的人工智能领域,不如看看有哪些当下冷门但未来有前景的赛道。
其中一名投资人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法。他大学读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这一专业就是被坊间调侃的所谓“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四大“天坑”专业之一。即便来自顶尖高校,可国内这一行业在十几年前还不太发达,他和班上绝大部分同学当时都因找不到合适工作而转行了,为数不多坚持下来的人要么出国深造,要么留校继续做科研。
时移世易,随着我国传统产业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材料强则制造强”成为共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快速发展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背后都离不开新材料产业提供基础和支撑。近年来,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集成电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新能源材料等细分方向在就业市场更是十分吃香。那些坚持本专业的同学,如今都成了专家,行业地位与薪酬待遇令人艳羡。
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行业,历来就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和充满争议的话题。不可否认,求学择业需要“看势”。这里的“势”,并不是单纯指当前哪个行业更热、哪类岗位薪酬更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覆盖方方面面的概念,不仅包括经济发展形势,还涉及国际局势的变化、产业变革与科技进步的方向、社会思潮和理念的变迁等等。
踏准了“势”,个人事业的发展就如同“顺风顺水”的船只,不仅少了很多阻力,前行的蓝海上也蕴藏着更多的机会。曾几何时,我国城镇化一路高歌猛进,催生了大量的房地产和基建工程需求,土木、建筑等学科人才供不应求,分数线一度高不可攀,这些专业的学生不仅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而且拥有明确的晋升路径和广阔的职业空间。
然而,求学择业不能只“看势”,因为外界的“势”总在变化,难以把握。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行业的兴衰与景气度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周期性,而且这个周期往往短于个人的职业生涯。依然以土木建筑行业举例,随着城镇化建设基本饱和,行业增速也趋于放缓。这些年,相关专业已“跌下神坛”,不再那么受追捧,甚至某些高校还将曾经“王牌”的土木、水利等专业放在提前批和贫困生的批次录取。
有趣的是,在某问答网站上,一个“为什么几乎所有专业都在劝退”的帖子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似乎选择哪个专业,都能列出一长串劝退的理由,都可能踩到“天坑”。其实,计划总赶不上变化,一味追逐趋势,最终很可能会被趋势所淘汰。因此,与其追逐一个个短暂热闹的风口,不如屏蔽外界的杂音,叩问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做什么,做出遵从本心的选择。
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也是一个人与社会链接互动的主要渠道,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天赋、兴趣、能力各有不同,适合的工作也不一样。如果为了高薪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赛道,或许也能挣到一些钱,但过程必定吃力和勉强,要做到拔尖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也难以从职业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这两年社会中流行着一句关于婚姻的话:“不要高估自己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容忍度”,求学择业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要高估了自己对没有热爱的事业的容忍度,因为潮流与趋势总在变幻,但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热爱是形成强大自驱力的源泉,当我们喜欢并擅长做一件事,才会愿意长时间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去探索学习,也更容易得到正反馈,成长为行业不可替代的顶尖人才。
回到开头人工智能的话题,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正在飞速进步,许多人都担心自己的工作将被代替。例如,大模型已经可以生成代码,即使当年幸运地选了计算机类专业,如果能力平庸,只会写基础代码,处理一些没有创造力的重复性工作,那么也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在这个新兴技术不断更新和重塑职场的时代,与其在一个不知能红火多久的热门赛道做一个随时可能被替代的庸才,不如追随内心的热爱,深入钻研,保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与综合能力。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