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让巴菲特顿悟了什么?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蒋炜2019-01-21 14:43

根据《巴菲特传》中所描述的相关内容,哈撒韦制造公司创办于1888年,随着美国对棉布需求的不断增长,该公司和整个纺织业都在走向兴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军队对制服和布匹的需求狂涨,纺织业的利润也大量增加。哈撒韦在人造纤维制造业中一直处于市场旗舰地位。二战对降落伞纤维面料的需求给公司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二战结束后,哈撒韦继续研发人造纤维,成为全美国,也许是全世界最大的男士西服面料制造商。但是,麻烦在于公司的产品非常易于被竞争对手仿制,它逐渐遭到了来自美国南方厂家乃至远东厂家的强烈冲击。

哈撒韦与伯克希尔在1955年合并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1961年年底,该公司只剩下7家工厂了,在之前的3年中,公司共注入了1100万美元。尽管公司的设备性能有了提高,但是生意却鲜有起色。公司生产的普通平织布料无法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当竞争对手的产品充斥整个市场的时候,该公司越发显得孤立无助。到了1962年,虽然它完成现代化改造的第一年,但是运营损失竟然高达220万美元。

在1962年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跌破每股8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每股的运营资本都高达16.50美元,因此公司股票看上去实在是片价值洼地,于是巴菲特通过合伙企业买进了一些股票。在1963年,巴菲特合伙企业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最大的股东。在接手了伯克希尔·哈撒韦以后,巴菲特任命蔡斯为总裁,巴菲特强调任何与纱线和织布机有关的事情都由蔡斯来打理,而他只负责看管资金,他只需要蔡斯给他送来每月的财务报表。

巴菲特一直在研究奥马哈的一家从事保险业务的国民赔偿公司,在与控股股东林沃尔特接触以后,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买下了这家保险公司。纺织业需要不停地在厂房和设备上进行投资,因而需要消耗很多资金,但是保险业却能不断地带来现金流。保费在前端收取,而债务可以以后再偿还。在收取保费和偿还债务之间,一个保险公司就可以利用浮存金投资股市。然而,对资金进行配置正是巴菲特所擅长的事情。

巴菲特日益发现纺织业不论制造商投入了多少,都无法抬高价格。因为这种产品是一种日用品,而且总是处于供过于求的境地,因此制造商就不愿意再追加投资。当巴菲特把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资本投入保险业、银行业以及出版业时,他还在从纺织厂中抽取更多的资金。

1970年,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致股东的信中提高他评价生意的标准是:净资产收益率(ROE),也就是股东投入的资本每1美元到底能赚到多少钱。这一年伯克希尔·哈撒韦从纺织业中赚取的利润只有让人啼笑皆非的45000美元,但是它却从保险业中赚取了210万美元,从银行业中赚取了260万美元。而这两个行业在年初启动的时候,所占用的资金量和纺织业是大致相当的。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虽然在纺织业中建立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但是因为公司生产的是普通商品型的产品,竞争对手可以进行仿制,公司无法从激励的竞争中胜出,所以必然导致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同时,纺织厂的设备还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需要不断地从过往的盈余中拿出现金再次投入到公司里面去,换句话说公司虽然有一定的利润,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是受限制性盈余,并不是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

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要避免普通商品型的企业,公司所处的行业缺乏进入壁垒,产品或服务容易被仿制,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公司对于产品或服务缺乏定价权,导致公司的投入资本回报率非常低。同时,还需要不断地追加资本支出,才能够维持市场地位。这样的生意是典型的大投入、小产出。

我们应该积极拥抱具备消费垄断特征属性的企业,公司具备护城河和垄断性,可以自由的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定价,竞争对手难以撼动公司的龙头地位。有门槛,有定价权,有高投入资本回报率,才是我们真正值得亲睐的好生意。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