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摊贩临时占道证 彰显城市温情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杨朝清2018-08-23 09:50

“从今天起,再也没有负罪感了,可以踏实合法卖热干面了。”近日,万慧荣和丈夫一起在浙江宁波市象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局)领取了“食品摊贩临时占道证”。 按照合理规划、疏堵结合、规范便民、长效治理的工作原则,象山城管设立了一批食品摊经营点。“首批共设置早餐摊40个、夜宵摊75个。”

不论是“橘子地图”,还是“擦鞋亭”,抑或“食品摊贩临时占道证”,努力寻找不同利益群体最大的“价值公约数”,城管部门的脚步从未停歇。对于喜欢吃、讲究吃的中国人来说,不少路边摊贩的市井烟火之中,也不可辜负的美食;用制度善意来包容食品摊贩,城管部门的治理创新,彰显了一个城市的格调与温情。

对于那些缺乏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本的食品摊贩来说,占道经营减少了许多开支,为他们谋生乃至城市融入提供了一条渠道。对于消费者而言,占道经营的食品摊贩尽管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出行不便和环境破坏,却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好处——距离更近、品质更好、价格更低的食品摊贩,也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便民、利民。

食品摊贩占道经营如果完全任由商家自弹自唱,不可避免会给公共秩序与城市环境带来损伤。城管与食品摊贩之间的“猫鼠游戏”,说到底就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摩擦与冲突。实际上,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并非天然的对立关系,只要找到契合点,二者是可以实现有机统一的。

从摊点位置的设置到摊点经营资格的审查,再到摊点经营行为的规范,张弛有度、刚柔并济的“食品摊贩临时占道证”,既兼顾了食品摊贩的利益和市民的需要,公共部门也做到了“守土有责”。 “食品摊贩临时占道证”在给流动摊贩去污名化的同时,也给食品摊贩戴上了“紧箍咒”,赋权的同时也给食品摊贩“立规矩”。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不仅要为精英们提供价值实现的舞台,也要给那些普通劳动者提供只要努力就可以过上更好生活的机会。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食品摊贩,需要更多的制度护佑与人文关怀;“食品摊贩临时占道证”为流动摊贩的身份正名,让他们不再为 “城管来了”提心吊胆,让他们对城市更有安全感、归属感与认同感。

一个文明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有秩序的城市;一个善待普通人的城市,才会更有人情味、更有温度。同样的制度规范,在执行的过程中更加柔软、更加人性化,“变堵为疏”有助于实现多方共赢。在公共规则与摊贩利益、市民需求之间寻找中间地带,“食品摊贩临时占道证”不仅对食品摊贩给予了身份认同,还将其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治理轨道,实现了“美美与共”,值得点赞。

责任编辑: 阙福生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