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会否复刻当年的苹果?
来源:金融投资报作者:贺梦璐2023-11-21 08:29

■记者 贺梦璐

“他是 OpenAI 的灵魂,是天才也是疯子。若他离去,这家AI企业或将失魂落魄,丢了温度、没了激情。”在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博导冯力的眼里,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和OpenAI的关系是共生共存,更是彼此成就。

近日,“ChatGPT”之父、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被董事会罢免,而后 又 以 访 客 身 份 步 入OpenAI。11月20日,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重磅宣布,阿尔特曼将加入微软。

阿尔特曼像极了当年的乔布斯

当地时间11月17日,因ChatGPT而名声大噪的OpenAI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宣布,山姆·阿尔特曼将辞去CEO职务并离开公司,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将担任临时CEO并立即生效。对于罢免理由,董事会认为,他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并不始终坦诚,阻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不再对他继续领导OpenAI的能力充满信心。

如何不坦诚?又如何阻碍董事会履行职责?对于尤为关键的信息,这一纸公告一笔带过,至今也未有详实的情况说明公之于众。受该消息影响,微软股价应声下跌,当日收跌1.7%,报收369.84美元,并在盘后交易中继续下跌。

不到48小时,阿尔特曼在X平台上晒出一张自己手持OpenAI访客卡的照片,并在配文中写道:“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戴这种东西。”

11月20日,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宣布,OpenAI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和格雷格·布罗克曼 (Greg Brockman)将加入微软。对此,阿尔特曼回应称:任务仍在继续。

在一些人眼里,阿尔特曼的名字就代表着OpenAI本身。时至今日,这场犹如“宫斗剧”的人事变动,依然有太多悬念尚未解开。

与此同时,AI初创公司Cohere和Adept等都迅速展开了新一轮招聘并积极接触OpenAI的员工,而谷歌DeepMind团队已经收到许多来自OpenAI员工的简历,另外,被视为OpenAI 最大竞争对手的AI初创公司Anthropic也发布了招聘列表,表示公司正在寻找多名技术项目经理。

此外,这场“宫斗剧”也让无数人感慨,如今的阿尔特曼与OpenAI像极了当年的乔布斯与苹果。回望1985年,在IBM电脑的竞争压力下,苹果董事会决定驱逐乔布斯。此后11年间,每况愈下的产品力让苹果的境遇岌岌可危。1996年,乔布斯以王者之姿重返苹果,让这家创新型公司重燃新生。

OpenAI 再次与微软深度捆绑

公开信息显示,OpenAI成立于2015年,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也曾是其创始人之一,而正是这样一群有着投资天赋、商业触角的“怪才”,共同缔造了这家被全球瞩目的人工智能研究公司。

“一句话可以生成图片、视频、代码,在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领域中,已经具备智能化程度很高的技术和产业,它要解决的是人工智能中棘手的终极问题,这就是OpenAI。”冯力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实际上,自成立以来,大幅增长的模型训练成本和高额的人力成本使得OpenAI 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财富》数据显示,OpenAI在2022年的净亏损5.445亿美元。

为解决研发可持续性问题,OpenAI于2019年启动重组,设立有限营利性的子公司OpenAI LP,由非营利性的母公司控股。同时,规定OpenAI LP股东能获得的盈利上限,超出上限的回报都会返给OpenAI,用以支持研究。正是在这轮变动中,微软接受了这种独特的模式,斥资10亿美元成为了持股OpenAI LP 49%的股东。

今年,OpenAI再次与微软深度捆绑,合作协议显示,旗下ChatGPT将与微软全线产品整合,并建立了创新的股权和利润分配模式,以解决研发资源支持、产业应用渠道、人力支持与销售支持的多重问题。

至此,在近8年的时间内,OpenAI从一家非营利研究机构转型为市场估值超300亿美元的AI巨头,不仅先后发布了GPT3、ChatGPT、GP4等众多高影响力的技术成果,成为业界领先的AI研发机构,也成功实现技术落地与自我造血。

另外,自2021年起,OpenAI创业基金投资了超16家公司,投资领域覆盖音视频编辑应用开发、AI笔记应用开发、芯片开发等领域。这些投资项目将与OpenAI的产品互相借力,共同强化OpenAI在生成式AI领域的霸主地位。

“OpenAI在AI研发创新领域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聚集了大批顶尖的研发创新人才。”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沈萌表示。

AI领域安全优先还是商业优先?

而走向商业化的OpenAI,早已不是阿尔特曼、马斯克等一众人的“理想型”。

早在2019年,马斯克曾公开表示:“OpenAI是作为一家非营利公司来创建的,但现在它却已经成为一家由微软有效控制的利润最大化的公司。”

最终,马斯克与OpenAI说了再见,如今阿尔特曼也暂别了梦开始的地方。对于引发风波的原因,目前外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这是一场营利派与非营利派的“派系之争”。前者代表的是OpenAI的“钱”景,而后者代表的是OpenAI的初衷。

在冯力看来,在人工智能领域,资本、技术、盈利、伦理、道德、安全等核心问题,短期内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

安全优先还是商业优先?OpenAI的困惑或许正是整个AI产业面临的选择难题。

“放眼全球,未来会有更多AI企业在技术和应用上,会朝着应用者的需求来迭代升级,也有更多的行业模型会横空出世。总的来说,模型参数下降,走向细分行业,这是大势所趋。”冯力向金融投资报记者讲述了他眼中人工智能的未来。

冯力进一步表示,人工智能的竞争犹如大浪淘沙,在梦幻泡影消失后,该走的路一步都少不了。纵观国内人工智能的竞争格局,将从混乱走向有序,从而锻造出过人的核心能力。

AI巨头的“宫斗”大戏有何玄机

刘柯

人各有志,大咖都是有个性的,比如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官方的用词是不够坦诚,所以阿尔特曼被辞退。但如果换个角度看,这对于阿尔特曼来说未必是坏事,他凭一己之力将OpenAI从一文不值做到近300亿美元的估值,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只是,OpenAI到底应该成长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科技企业,还是只是微软的一个前沿科学实验室,这似乎是分歧的一大关键。

从常理看,以 OpenAI 目前在AIGC中的地位,一直将自己定性为非盈利性研发企业,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换做比尔盖茨,能不能让微软一直都非盈利地为人类社会发展作贡献?那肯定不行,不管它现在是不是一家公众公司。

所以,这件事情客观来看,大家站在各自的立场,看自己的决策似乎都对,但站在各自的立场,看对方的行动又都是错的。或许,你无法用好或者坏,或者用正确或错误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人认为,OpenAI失去阿尔特曼也不会活不下去,阿尔特曼虽然被称为“ChatGPT之父”,但毕竟还有那么多初创者和技术大咖,还有微软这个金主,一个阿尔特曼改变不了OpenAI,也改变不了ChatGPT不断拓展新领域的现实;反过来说,真正从OpenAI走出来的阿尔特曼也肯定不会是失败者,他能有今天的成就肯定绝非靠运气。当然,笔者比较相信OpenAI公司董事会给出的理由,即理念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各自发展各自安好,这没什么关系,当年马斯克也是这样从OpenAI撤退的,你能说马斯克现在不成功?

从更深层次去挖掘,OpenAI董事会多数热衷于非盈利发展,还是因为有微软这样的投资人愿意巨资投入,但一旦阿尔特曼要技术与市场两条腿走路时,肯定最先受影响的就是微软本身。作为一家年营收超2100亿美元,年净利润超700亿美元的巨头来说,OpenAI每年十多亿美元的营收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对于chatGPT这个微软已经捆绑了自己几乎所有核心产品的技术构架来说,阿尔特曼想要拓展的AI芯片、AI硬件等,就与微软自己构成了直接竞争,因此必须从内部解决掉技术层面的潜在竞争对手。这个时候,能赚多少钱对于微软来说不重要,没有商业模式的OpenAI对于微软来说很重要。

阿尔特曼的想法很正常,纯技术公司要想活得长久并不现实,无法盈利靠什么来持续研发投入?毕竟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大学顶级实验室,因此最终它还是要有实际的产业与资本市场相结合,才能快速做大做强。微软也好,特斯拉也罢,包括英特尔、苹果和英伟达,哪个不是这么走过来的,为什么OpenAI不行?况且阿尔特曼还有公司的股份,而其他几位开除阿尔特曼的董事会成员并没有股份,这是不是一件很离奇的事情,究竟谁更愿意公司做得更好呢?

相信现在想雇用阿尔特曼的公司已经排了一长串,他自己创业似乎也不是什么问题,而且据说现在有很多用户粉丝强烈要求公司请回阿尔特曼。另有消息称,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表示,阿尔特曼将加入微软,领导新的微软人工智能团队。所以说这件事说不定还会出现各种反转,OpenAI的“宫斗”大戏或将好戏不断。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