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在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这一在新冠疫情后首次全面恢复线下举办的全球经贸盛会,再次向世界释放出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讯息。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将持续推进“市场机遇更大”的开放、“规则对接更好”的开放、“创新动能更足”的开放和“包容共享更强”的开放。同时更好发挥上海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并在上海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
不少参会嘉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虽然在疫情后的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经贸合作逆风不断,但中国稳定的经济复苏态势和积极的开放政策使得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的作用更加凸显。尤其在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正在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新蓝海”,为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积极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为进博会重要组成部分,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11月5日同步开幕。其间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542,同比下降0.4%,比2019年下降0.4%,比2008年下降5.4%。高收入经济体、G20、金砖国家开放水平均有所收紧,值得高度关注。
“2022年的世界开放状态,是收紧开放的力量同扩大开放的力量相互交织和缠斗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世界收紧开放的逆风比扩大开放的顺风吹得更劲。近年来,国际贸易相关限制措施出台数量更多、形式更加多样、限制性更加隐蔽,部分国家对外商投资的安全审查更加严厉,对国际科技交流的限制不断加码,导致全球开放政策指数下降,不仅拖累世界开放当期绩效,而且使世界开放未来绩效承压,大大增加了世界开放的不稳定不确定性。
不过,也有不少国家的开放水平实现较快提升。2008—2022年,尼泊尔、佛得角、冰岛、韩国、中国等经济体开放指数升幅最大。其中,中国开放指数从0.6789升至0.7517,升幅位居全球前列。
“中国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自身开放推动世界共同开放,为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确定性。”张宇燕说。
在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看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目前正在呈现诸多新特点。其中之一便是开放政策从沿海区域开放转向东西南北中的全方位开放。
“过去40年的新开放政策基本都是从沿海起步。比如说,最初27个沿海开放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5个沿海特区、2个新区(浦东、滨海),在沿海推行了三五年、七八年以后,有一定的经验再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而现在我们国家任何新的开放政策推出,都是东西南北中一起开放,比如自贸试验区就是多点开花。”黄奇帆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在会上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周年发展报告(2013—2023)》显示,十年来,我国累计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涉及21个省份的51个城市和海南岛全岛,从东部沿海到内陆、沿边地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将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加快推进东部地区现代化,推进沿边合作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进博会召开前夕,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这也是西北沿边省份中的首个自贸试验区,对外辐射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在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之际设立新疆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总体布局,这也是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新部署。商务部接下来将发挥自贸试验区开放引领作用,深化向西开放交流合作,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还在会上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发挥上海在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中国即将出台总体方案,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并在上海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
各国共享绿色贸易投资红利
近年来全球绿色贸易规模基本保持增长态势,正在成为支撑经贸合作的新动能。《世界开放报告2023》指出,2022年,绿色贸易规模前十名的国家(地区)依次为欧盟、美国、中国、日本、英国、韩国、新加坡、加拿大、印度和墨西哥,分别占全球绿色贸易总额的14.6%、13.6%、12.2%、4.5%、3.8%、3.7%、2.9%、2.6%、2.5%和2.1%,合计占全球绿色贸易总额的62.5%。
“联合国有关机构测算,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全球温升控制目标,需要投入近100万亿美元。这一海量资金绝非一国所能承担,绿色低碳供应链的构建、碳市场的互联互通、碳税政策的协调等等,更需要全球开放合作,有待我们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市场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说。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2022年,中国绿色进出口规模从8144.3亿美元增至10792.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25%,占比由2013年的9.9%提高至2022年的12.2%,目前位居世界第一大绿色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
在“发展绿色投资贸易 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分论坛上,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未来加快绿色贸易发展,迫切需要推动标准、市场、政策、技术等要素的完善。在标准上,应秉承共同但区别责任的原则,加强国际贸易磋商,探索形成多边互认的碳排放和绿色贸易体系;市场上应稳步推进碳市场互联互通;政策上应加大绿色贸易开放度,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特别是不应为绿色技术设置贸易藩篱;技术上应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发展中国家应用绿色技术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贸易发展。
“欢迎各国分享中国绿色低碳市场的红利。”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也在会上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中国愿与各国在技术、研发、生产等方面深化合作,分享中国超大市场机遇,加速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幅高达55%,首次突破千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蝉联全球第一。根据华尔街投行高盛预测,到2060年,也就是中国达到碳中和那一年,中国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16万亿美元。
此前印发的《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也已明确指出,将支持外商投资创新发展,鼓励外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加快外商投资绿色低碳升级,引导外资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在本次进博会上,不少外企高管也表露了在华扩大绿色低碳领域投资的意愿。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毕舜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未来,安永将持续聚焦可持续发展,探索数字化创新,打造数字应用工具,为社会公众建立绿色“双碳”认知,促进企业提升ESG管理水平,携新技术、新产品、新解决方案赋能中国本土创新生态建设。
“中国是我们全球第二大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增长区域。中国产业正在大规模转型升级,这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基础面,而施耐德电气服务于实体经济,因此我们对未来的增长非常乐观。”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这也坚定了其深耕中国的战略雄心。未来将在“中国中心”的战略指引下,为中国产业“双转型”带来更多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与数字化解决方案。
在进博会期间举办的“投资中国年”高峰会议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广大外商发展提供更广阔市场空间、更多合作机遇。未来商务部也将进一步降低“进”的门槛,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扩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通过落实好国务院出台的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政策文件,将政策含金量转为企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