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技术获MSCI上调ESG评级至BBB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张娟娟2023-10-31 10:14

近日,MSCI(明晟指数)发布的最新ESG评级结果显示,中控技术ESG评级由2022年7月的BB级提升至BBB级。中控技术披露的信息显示,自2020年上市以来,公司积极拥抱ESG理念,加强ESG管理,在应对气候变化、能耗管理、雇佣关系、研发与创新、公司治理等议题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中控技术MSCI ESG评级提升

MSCI公布的ESG评级结果显示,中控技术在劳动者管理、化工安全等实质性议题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公司治理、清洁技术机遇方面处于行业平均水平。MSCI调高公司的ESG评级,体现国际专业机构对中控技术近年来ESG方面成效的认可。

image.png

资料来源:MSCI官网

资料显示,中控技术(688777.SH)成立于1999年,于2020年11月24日登陆A股科创板,是流程工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近年来,随着ESG理念的深化,MSCI ESG评级获得市场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认可。证券时报记者根据MSCI官网统计显示,纳入MSCI中国成份股的10余家软件与服务行业(Wind二级行业)公司中,仅有中控技术、四维图新获得评级上调。

         部分A股软件与服务行业上市公司MSCI ESG评级一览

代码

简称

上一期评级(2022)

最新评级(2023)

领先议题

688777.SH

中控技术

BB

BBB

劳动者管理、化工安全

002065.SZ

东华软件

B

B

清洁技术机遇

002268.SZ

电科网安

BB

CCC

002153.SZ

石基信息

BBB

BBB

002230.SZ

科大讯飞

BB

BB

清洁技术机遇

002405.SZ

四维图新

BB

BBB

清洁技术机遇

002602.SZ

世纪华通

BB

BB

300454.SZ

深信服

BBB

BBB

清洁技术机遇

300496.SZ

中科创达

BB

BB

600536.SH

中国软件

BB

B

清洁技术机遇

600570.SH

恒生电子

BBB

BBB

600588.SH

用友网络

A

A

人力资本开发、隐私与数据安全

600845.SH

宝信软件

CCC

CCC

清洁技术机遇

603444.SH

吉比特

BB

BB

603613.SH

国联股份

B

B

劳动者管理


万得ESG评级上升至A级 多项指标领先行业均值

自上市以来,中控技术已连续两年发布ESG报告。与前一年度对比,中控技术2022年度ESG报告在议题披露数量,报告形式、以及信息透明度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积极开展ESG信披不仅是科创50成份股的“必答题”,也是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公开信息显示,中控技术的ESG实践也同样获得国内评级机构的认可。在万得、华证指数、盟浪等机构的ESG评级(评分)里,中控技术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万得ESG评级显示,中控技术从去年末的BBB级已上升至最新的A级,评分由去年末的6.7分升至当前的7.51分,评分居171家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公司第15位。中控技术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3个维度得分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中,环境维度得满分10分,行业平均得3.66分;社会维度维持5.63分,其中在雇佣、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研发与创新等议题的得分均大幅超越行业均值水平;治理维度得7.68分,较去年末小幅上升,在公司治理、商业道德等议题的得分居行业领先水平。

image.png

资料来源:Wind

E维度:助力流程工业降碳

E(环境)维度,中控技术努力践行绿色“双碳”目标,全面推进绿色办公,能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贡献中控智慧和中控力量。

工业是节能降碳主战场,能源消耗占比七成左右,绝大部分高耗能行业都集中在流程工业。公司ESG报告显示,助力行业降碳方面,面向流程工业企业低碳发展的需求,中控技术持续完善节能降碳全技要素解决方案和流程工业企业低碳运营解决方案,发布节能降碳业务品牌“中控·工业能源管家”;初步估算,2013-2022年十年期间,公司携手客户和合作伙伴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9.36亿吨。自身绿色发展方面,中控技术在生产经营中积极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建立了完善的资源管理制度,保障生产运营环保清洁。2022年入选以“智能、绿色、安全”为主要特征的“2022年浙江省未来工厂”。

从具体绩效来看,2020-2022年中控技术单位营收耗电量、单位营收耗水量、能源消耗强度、温室气体排放密度逐年下降,制成品所用包装材料回收比例逐年上升。与同行对比来看(截至4月30日披露ESG报告的自动化设备公司),2022年公司水资源消耗密度5.7吨/百万营收,较行业均值(30.65吨/百万营收)低80%以上;2022年公司能源消耗强度0.17吨标准煤/百万营收,较行业均值(0.77吨标准煤)低75%以上。

image.png

资料来源:中控技术2022年度ESG报告

S维度:低碳产品技术创新突破,安全隐患数下降近36%

S(社会)维度,中控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安全生产,在员工关怀、社会公益、产业链发展等方面积极践行中控责任。

公司ESG报告显示,成立以来,中控技术持续加码研发投入,低碳产品技术创新突破,“新一代全流程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支持企业生产运行、管理与控制的协同一体,自主运行,节能降耗效果显著。数据显示,公司2018-2022年研发支出逐年上升,2022年达到6.92亿元,较2018年增近2倍。社会责任方面,中控技术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持续提升员工关怀,推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具备足够竞争力的员工薪酬福利体系,提供员工晋升路径,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公司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与员工合办慈善,共筹慈善基金,建立了中控爱心基金会。公司以客户为中心,践行真诚服务的原则,加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积极应对投诉,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在供应链方面,公司加强管理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2022年对380余家供应商开展绩效评估,被降级为不合格供应商中止合作。

从具体绩效来看,2022年公司专利获批数量达到134个,较上年增加51个;研发投入强度维持10%以上,持续超过自动化设备行业均值。2022年公司的员工满意度维持99%,硕士、博士生人数均有增加,其中博士人数增加35%以上,增幅超本科生近13个百分点;2022年发现安全隐患总数较上年下降近36%。

image.png

资料来源:中控技术2022年度ESG报告

G维度:以数据指导经营,推进全流程降本

G(公司治理)维度,中控技术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推进全流程降本,优化经营模式,提升组织能力;提升公司信息透明度,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数据指导经营、智慧战斗,打造数字中控。

公司在ESG报告中披露,2022年公司组建了由董事长担任主任委员的ESG委员会,下设研发、销售、制造、工程等主要部门,确保ESG工作“能开展、能落地、有实效”,定期审核公司ESG目标达成情况;加强合规管理,针对关键岗位人员持续开展反贿赂培训;建立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关注点,识别出重要议题,形成实质性议题库。

从具体绩效来看,中控技术年度现金分红比例持续超过30%,2022年高达50.95%,超出行业中位数17个百分点以上。

image.png

资料来源:中控技术2022年度ESG报告


                       中控技术ESG绩效成果表现(部分)

维度

指标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环境

单位营收耗电量(千瓦时/万元)

17.88

14.4836

12.1571

单位营收耗水量(立方米/百万元)

12.22

6.36

5.7


能源消耗强度(吨标准煤/百万元)

0.24

0.23

0.17


温室气体排放密度(吨二氧化碳/兆瓦时/百万元)

1.05

0.85

0.72


制成品所用包装材料回收比例(%)

7

9

13


社会

研发投入强度(%)

11.46

10.99

10.47

研发人员占比(%)

33.84

34.21

34.2


专利获批数量(个)

40

83

134


员工满意度(%)

98

99

99


公司治理

年度现金分红比例(%)

30.75

30.18

50.95

数据来源:中控技术ESG报告、Wind

多项产品保持市占率第一,前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增长

公司ESG报告显示,中控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在油气、石化、冶金、制药、新能源等领域,累计服务客户超过近2.7万家,在获得客户高度认可的同时,其收入端实现稳健增长。2022年度,中控技术集散控制系统(DCS)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6.7%,连续十二年蝉联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9.0%,首次位居国内流程工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制造执行系统(MES)国内流程工业市场占有率19.5%,首次位居国内流程工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先进过程控制软件(APC)产品国内市占有率达到33.2%,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公司三季报显示,中控技术业绩超出市场此前预期,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93亿元,同比增长46.16%,扣非净利润5.69亿元,同比增长55.56%。

海外方面,公司近期连续中标中国石油塞浦路斯等一系列总包项目,推出巡检机器人并亮相沙特NET0THON展会,且已获得海外高端客户认可,将联合开发工业机器人,海外业务发展迅猛,2022年达到2.5亿元,较上年增长35.46%,较2018年增长213.2%。

image.png

责任编辑: 匡继雄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