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淡季价格翻倍 海运费为何“反季节”攀涨?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卓泳2024-06-19 07:07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今年一季度以来,海运价格呈现快速上涨态势。以欧线和美线为例,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内,运费翻倍上涨至8000美元/箱,这不仅让外界目瞪口呆,连众多业内人士都感到震惊。

需要注意的是,这波涨价潮发生在传统的外贸淡季,背后有怎样的推动因素?对外贸企业和国际物流带来什么影响?相关市场主体接受记者采访时均指出,这波“反季节”涨价潮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涨价幅度超出行业预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货主企业和国际物流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营节奏。

部分航线价格

一个半月内翻倍

“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海运费就一直持续上涨,价格几乎每周都有变化,我们跟客户的解释沟通工作量增加了很多。”广东佛山一国际物流公司负责人汤女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现在查询到6月下旬,从上海到鹿特丹港的一个标箱价格在7500美元—8000美元之间,这相比一个半月前已经翻倍,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北美线。

继去年10月因胡塞武装事件导致欧洲海运线路运费上涨之后,从今年4月开始,新一轮海运费涨价潮再次牵动着中国外贸进出口行业。记者从国际物流行业人士处了解到,近两个月来,马士基、达飞、赫伯罗特等头部船公司纷纷发布涨价函,部分航线涨幅接近70%,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运价上涨最多达到2000美元。

这波海运费涨价潮已在航运指数上有所体现。记者查询上海航运交易所官网了解到,6月14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上涨8.8%至1733.47点,其中,与上周相比,涨幅最高的是南非航线、东南亚航线、波红航线、美西航线、欧洲航线、东西非航线,分别涨27%、11.9%、11%、9.6%、9%、8.3%。

而从北方国际集装箱运价指数来看,6月17日收于2317.81点,较6月3日上涨9.1%。从具体航线价格来看,从天津出发的南美线、欧洲线、地中海线和美国东西岸线的40英尺长标准集装箱的市场参考价都在7000美元至9000美元不等,其中,天津至南美东基本港的价格甚至高达9062美元/箱。

记者从业内人士方面了解到,从去年红海危机爆发开始,几大航运巨头就一直酝酿涨价,也曾多次发出涨价通知,但业内对涨幅仍然无法预测。“涨个三四百美元算是比较正常的,但涨幅高达一两千美元就不太正常了。”汤女士表示。

多重因素叠加

市场情绪助涨

事实上,每年的3、4月份都是航运淡季,7月份才开启旺季,而时下这个淡季却出现舱位紧张、运费上涨的现象,背后是什么因素在推动?

综合受访业内专家分析,大致有以下四大原因:一是欧洲航线已经很长时间受到红海危机影响,船只不得不绕行非洲,但非洲线运力原本就有限,今年还涌入了大量船只,船期长、中转港增多,且部分中转港口出现拥堵,导致很多船只返程周期变长。二是南美线之所以也涨价,是因为车企预期巴西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加征关税,很多车企纷纷往南美地区跑,南美线需求增加;此外,有些船公司为了车企的大单,撤下了跑西非的船去跑南美,从而导致西非线的运力不够,运费上涨。三是业内对美国加征中国部分商品关税的预期也很强烈,导致一些进口商提前备货,旺季提前到来。四是几大巨头航运公司抱团涨价,出口企业需要提前计划好出运计划,因此都在抢集装箱。

壹航运创始人兼CEO钟哲超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对比去年,今年的欧线和美线复苏明显,尤其是从4月中旬之后市场需求增加,但按照航运公司以往的出货规律,他们都会在“五一”假期之后的第二周安排停航,导致市场出现短暂的供需不平衡。

在钟哲超看来,这波涨价与其说是货量驱动,不如说是情绪驱动,“多方面信息给市场释放一种焦虑的情绪,船公司也有了更充分的理由抱团涨价,导致过去两个月出现价格单边上行的卖方市场。”

就连航运巨头都感受到市场的焦虑情绪。全球第五大集装箱班轮公司——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Rolf Habben Jansen在5月份发布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时也用“出乎意料,非常震惊”来形容近期突然上涨的运费。他认为,红海危机并非这波涨价的主要原因,而发货人的紧张情绪可能是重要原因。由于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买家都在试图早点把东西运进来,导致旺季提前到来。

7月价格或趋于平稳

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波的运费涨价潮中,受到影响的首先是广大中小企业货主。“我们接触的很多企业都说,运费飙升之下已经出不起货,去趟欧洲的运费加上其他费用大概1万美元,他们一箱货都未必能有1万美元。”钟哲超对记者表示,在中国外贸出口量中,海运占比最大,而海运费连连攀升,对广大出口型的中小企业带来较大冲击。

“我们巴西的客户看到费用涨了,暂时不安排船期,那我们就没法开工生产,这会给我们造成一定的原材料库存积压。”佛山一家铝材贸易公司负责人钟女士对记者表示,运费上涨打乱了原本的生产和出货周期,且对利润造成进一步压缩。

此外,运费上涨也给货代公司和物流公司带来一定影响。“因为价格波动性很大,客户按照今天的价格订,过几天价格变了,我们为了客户体验感,可能还要做出一点价格的让步,还增加了许多沟通成本。”汤女士表示。

这波涨价潮将持续多久?业内人士认为,多重因素决定了接下来的价格走势。首先,从市场供需来看,记者留意到,包括MSC地中海航运、中远海运、达飞、东方海外等航运公司都相继宣布即将有新船下水,“目前停航的比例已经非常小,大部分船只都在正常运营,再加上新船下水和新开的航线,很大程度上将舒缓市场紧张情绪。”钟哲超表示。

在谈及运力短缺时,Rolf Habben Jansen表示,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到今年年底。他还敦促托运人不要预订超过需求的舱位来确保他们的货物到达,因为这只会使运力短缺更加严重。

钟哲超还表示,此轮海运价格在短期内已经达到一个非常大的涨幅,不具备继续大幅上涨的基础,预计7月中旬之后,市场会恢复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可能不会马上跌,但至少不再继续涨,短期内或将维持高位震荡。”钟哲超建议,广大中小企业和出货人要综合多方信息,理性看待和客观分析市场供需状况,以此作出理性的对策。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