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再出发,风起好扬帆。值此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证券时报》推出“壮阔东方潮改革奋楫时”大型专栏,邀请政府部门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献计献策,涓滴成流,汇聚成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磅礴大潮。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 杨再平
1992年9月,我作为武汉大学派往加拿大的高级访问学者,到那不久,接待人员带我们去银行办理银行账户,领了一本崭新的个人支票。此后到哪买东西,不用现金,签发支票即可。这让此前在国内从未见过个人支票的我感到很新奇,也多少有点自卑。
2018年9月10日,在亚金协·东京金融高峰论坛上,曾在摩根士丹利任过董事总经理的日本众议员小田原洁先生在主旨演讲中如是说:“人工智能、无人机、自动驾驶、人脸识别技术、金融科技和共享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热门话题。这些技术大多由美国、欧洲和日本开发,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中国远远走在前列,并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这让作为亚金协中方秘书长的我无不感到很自豪。
2014年4月26日,时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的我会见瑞士银行家协会高级管理人员,嘉宾见面即送其协会中文会刊,封面标题《瑞士金融中心已向人民币张开双臂》,内页更有论述文章《人民币势必成为主要国际货币》。这更让我对人民币“走出去”或国际化充满信心。
4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言以蔽之,40年改革开放成就了新起于国际金融之林的新兴大国金融。回顾这段金融史,无不令人振奋。
从“1”到“1+4+N”
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一个维度可简单概括为“从‘1’到‘1+4+N’”。
1,即人民银行独此1家。那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历史和逻辑的起点。那1家银行其实也不完整不独立,而是与财政部合署办公,充当财政出纳。1978年1月,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分设,由此拉开了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序幕。接着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恢复、分设、独立、诞生,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同时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代表处和设立分行,多机构多功能银行业体系逐步形成。
但这个脱胎于计划经济的银行体系起初仍是各管一块,业务不交叉,相互基本不存在竞争关系。随着改革的推进,引入竞争机制成为必然。于是,工商银行下乡,农业银行进城,中国银行上岸,建设银行进厂,成为当时中资银行业的重大改变。而1986年国务院正式决定重组交通银行,并将其定位为全国性股份制综合银行,更是明确要打破彼此割据、缺乏竞争的状况。随后又陆续组建了一批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