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盛硅业:第三季度扭亏实现扣非净利润2.62亿元 产品价格回暖保持经营韧性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10-29 22:36

10月29日晚间,合盛硅业(603260)发布2025年三季报,公司在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4.3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566.75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62亿元。对比今年第二季度数据,公司营收同比降幅已显著收窄,并且在出现单季度亏损后,三季度已恢复盈利,显示出稳健经营的韧性。

毛利率回升明显,经营性净现金流翻番

从财务指标来看,公司第三季度的盈利能力有明显提升。例如,公司单季度的销售毛利率为8.67%,比第二季度的毛利率0.22%有明显反弹。与此同时,公司第三季度的期间费用整体压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减少14.24%、24.88%。

今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27亿元,同比增长104.94%,公司表示这主要系降本增效、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产量并清理库存及本期票据用于支付工程设备款减少所致。三季报中还指出,公司以银行承兑汇票收回销售货款的金额较大,并将销售收回的银行承兑汇票用于支付工程设备款和支付融资租赁款,未在现金流量表中体现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将该等票据模拟体现现金流,则还原后2025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46.38亿元。

公司截至2025年9月末的资产负债率比2024年末减少近1个百分点,驱动更稳健经营。公司10月24日在上证e互动对投资者表示,公司始终将优化资本结构与提升运营效率作为战略重点,目前已通过在部分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增强资源协同与市场竞争力。未来,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及市场环境变化,综合评估多元化资本运作手段,以保障财务稳健性并支持长期战略落地。

“反内卷”背景下,工业硅价格迎来回暖

2025年三季度,国内有机硅单体前三季度产量约190万吨,同比保持双位数增长(16%)。2025年国内暂无DMC新增投产计划,2026年陶氏英国部分有机硅单体产能计划关停,预计2029年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在全球的占比将提升到84.72%,较2024年提升5.15个百分点。合盛硅业作为有机硅行业头部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向下游深加工延伸,实现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根据公司前期披露,公司有机硅领域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产业化的全新中下游产品包括氨基硅油和有机硅乳液,产品品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他在研项目包括但不限于0度人体硅胶、医疗用途混炼胶及液体硅橡胶、电子级有机硅凝胶等系列产品。

由于有机硅是工业硅的重要下游市场,有机硅市场产量增长为工业硅带来重要需求增量。除此以外,多晶硅需求也在三季度随着光伏“反内卷”的推动实现市场价格触底反弹,且叠加丰水期,整体产量环比有所增加,对工业硅消费也有所拉动;铝合金方面对工业硅的刚需平稳。整体看,工业硅三季度下游需求端有所好转,使得2025年三季度工业硅价格震荡上扬,到9月重新进入震荡筑底阶段,价格维持在9000元/吨,现货价格也稳定在9400元—10200元/吨。

随着西南地区丰水期结束,四季度云南、四川将进入枯水期,电价预计将大幅上涨,导致西南地区工业硅生产成本显著上升。这将迫使部分高成本产能退出市场,预计云南、四川地区产能利用率将会大幅下降至30%左右,与此同时,合盛硅业工业硅业务所在的新疆地区凭借稳定的电力供应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将成为四季度供应的主要支撑力量。预计四季度新疆工业硅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60%以上,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并延续优势。

依托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优势,合盛硅业通过精细化管理深挖产能潜力、优化生产效能,在行业下行期及价格竞争加剧下,将保持“工业硅+有机硅”双龙头地位。

立足产业链优势,碳化硅业务研发顺利

公司利用工业硅产业链的一体化优势,拓展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产业。下游电动车、储能和光伏新能源以及工控领域在碳化硅模块国产化率都在稳步提升,市场空间持续扩大,前景广阔。

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3.71亿元,而碳化硅是公司当前研发的重要亮点。在碳化硅衬底研发方面,公司凭借自研体系和高效研发,8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开始小批量生产,12英寸碳化硅衬底研发顺利,目前正常推进中。

同时,公司在高端碳化硅粉料领域持续深耕,成功开发出可满足半导体、热喷涂、高温结构件等多领域对高纯度、定制化粉体需求的超高纯碳化硅陶瓷粉料及可满足碳化硅宝石晶体和光波导片晶体生长要求的高纯半绝缘碳化硅粉料。

近一段时间券商发布的研报中也重点关注公司碳化硅布局。华创证券指出,公司是工业硅行业龙头,且位于行业成本曲线最左侧,同时公司目前向碳化硅等成长赛道拓展,业绩具备较大成长性。开源证券研报认为,公司为硅产业链龙头,或将充分受益于反内卷,公司持续推进产业链延伸,未来碳化硅材料有望为公司贡献重要业绩增量。

责任编辑: 臧晓松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