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罕见病,成人丛状神经纤维瘤“无药可用”的治疗难题有望迎来突破。日前,国家药监局官网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由正大天晴和首药控股联合开发的1类新药TQ-B3234胶囊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伴有症状、不能手术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成人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治疗。这意味着该产品将加速上市进程,有望早日惠及患者。
与此同时,正大天晴另一重磅创新药、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注射用TQB2102也已正式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既往经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失败的HER2 IHC 3+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这是今年7月HER2阳性乳腺癌适应症之后,TQB2102在三个月内第二次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TQ-B3234有望填补国内治疗空白
神经纤维瘤病I型(NF1)是一种遗传性罕见病,已于2023年9月被正式纳入我国《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其中,约30%—60%的患者会发展为丛状神经纤维瘤(PN)。目前,手术是丛状神经纤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面临难度高、易复发的挑战。
根据2025年《丛状神经纤维瘤全病程管理专家共识》,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应首选MEK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以控制疾病。虽然MEK抑制剂在儿童患者中已证实有效并有药物获批,但国内成人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仍面临着“无药可用”的严峻局面,治疗需求远未得到满足。
TQ-B3234为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是选择性的MEK1/2抑制剂,主要通过对MEK蛋白(胞外信号相关激酶(ERK)通路的上游调节器)的抑制作用,影响MAPK通路,抑制细胞增殖。
在今年的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正大天晴曾披露TQ-B3234的研究数据,疗效分析显示,TQ-B3234对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PN)和皮肤神经纤维瘤(cNF)均表现出显著活性。在30例可评估的NF1-PN患者中,96.7%的患者肿瘤缩小,36.7%达到部分缓解(REiNS标准),最大缩小幅度为37.7%。随着随访时间延长,ORR持续上升。在探索性分析的6例cNF患者中,全部患者(100%)均出现肿瘤缩小,最大缩小幅度高达85.2%。
此外,TQ-B3234在神经纤维瘤病I型成人患者中也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
基于研究的突破性成果,TQ-B3234治疗成人丛状神经纤维瘤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已获监管批准,即将启动。
TQB2102又一适应症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正大天晴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注射用TQB2102也再次被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已正式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既往经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失败的HER2 IHC 3+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
HER2过表达结直肠癌患者约占结直肠癌总人群的5%,目前尚无特异的靶向治疗,尤其是经二线标准治疗失败后,三线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且有效性极差,临床治疗需求迫切,亟待更有效治疗方案的突破。
TQB2102是基于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的双特异性抗体,靶向HER2蛋白ECD2及ECD4双非重叠表位的双抗ADC药物,凭借差异化的设计在结肠癌治疗中显示出强效优势,有望成为后线肠癌长效治疗新选择。
目前,TQB2102共登记开展9项临床研究,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胆管癌、胃癌/胃食管交界部癌等适应症。今年7月,TQB2102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用于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该适应症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单药8周期组总病理完全缓解(tpCR)率达73.1%,6mg/kg剂量组tpCR率达76.9%,显著优于当前化疗联合双靶标准疗法及同类ADC药物历史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