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观察」单月消费电力万亿千瓦时 中国经济搭上AI快车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池北源2025-08-21 22:03

国家能源局8月21日对外发布了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这是历史上首次单月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在全球也属首次。如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力,电力消耗也是衡量经济活力的参考指标。

随着空调普及,即使是农村在夏天也习惯开启空调,享受空调吹出的清凉。今年夏天全国各地出现罕见的历史高温,导致居民用电量飙升,同比增长达18%,河南、陕西、山东等省增幅甚至超过30%。

得益于持续多年新建电力产能,以及44条跨区输电通道,实现电力跨域高效调配,供电可靠率达99.924%,并没有出现电荒或拉闸限电现象,电力系统成功应对峰值负荷考验。

电力消费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不过工业用电才是电力消费的大头, 1至7月,第二产业用电量持续回升,其中新能源整车制造业同比增长25.7%,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近期上市公司半年报纷纷提到AI,AI正在改善一些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大力发展AI。比如腾讯近期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在AI领域持续投入并从中获益。今年二季度,腾讯在资本开支同比增速达119%的高投入背景下,仍实现毛利同比增长22%,AI功不可没。

AI的发展也让电力消耗增加,模型和运算需要消耗大量电力。我国正在发展“东数西算”,以结合我国东部需求集中和西部能源集中的优势。

人工智能时代,Token(词元)是处理文本的最小数据单元。2024年初,我国日均Token的消耗量为1千亿,截至今年6月底,日均Token消耗量已经突破30万亿,一年半时间增长了300多倍,这反映了我国人工智能应用规模的快速增长。

据统计,1—7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5%,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2%。我国AI应用商业化有望持续加速,进而带动相关产业链。

除了电力供应和调配能力强,我国电力结构也越来越好。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7月,风电、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已接近四分之一,绿能占比增加使经济发展更为健康。

电力消费的增长,显示了我国电力工业的进步,也显示了经济发展的韧性,以及产业发展方向上的一些变化。经济有好的发展势能,也为股市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支撑。

责任编辑: 孙宪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