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
聂英好
2025-07-25 18:55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2025年高校录取结果已陆续可查,各地投档线数据显示,传统热门专业与新工科专业境遇迥异,一批新兴研究型大学表现亮眼,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在教育领域的生动投射。
曾几何时,经济、金融、法学等专业因就业前景广阔被广泛看好,现如今,上述专业在多地高校录取中出现降分甚至缩招,热度退潮。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工科专业异军突起,以“高分出道”的姿态成为志愿填报的焦点。考生专业选择的转向,绝非偶然,而是人才需求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体现。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兴研究型大学上演“逆袭”。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等录取分数线超过众多老牌高校。这些创建时间不长的院校,凭借紧扣前沿科技、聚焦硬核领域的专业设置,受到追捧。这一变化深刻表明,在科技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大学的价值越来越取决于其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
热门专业的迭代,本质上是经济发展逻辑重构的教育回响。随着我国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人才的需求图谱已发生显著变化。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催生了对“数字工匠”的迫切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则呼唤大量交叉学科人才,新工科专业的走红成为必然。变化的背后,是国家规划中科技创新核心地位的战略部署,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命题,更是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中向高端攀升的内在要求。
面对这种深刻变革,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不能靠“路径依赖”,而应因应时代要求动态调整,将实验室与产业一线、学术前沿与国家需求紧密对接。对考生而言,选择志愿既要看专业长远潜力,也要结合自身兴趣,在国家需求与个人追求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