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农夫山泉(09633HK)在杭州总部召开年度股东大会,参会股东人数创下近年来新高。大会现场座无虚席,不少人早早入场,只为一睹这家饮用水行业龙头的走向。
近两个小时的会议上,关于业绩波动、产品策略、代工争议等敏感话题,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一一回应,坦率、直接,更不缺底气。在频繁的互动提问与解答环节,“信心”与“长期主义”是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水源地优势不可撼动”
会上,一位股东率先提及包装水业务的未来,问题直指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现实。对此,钟睒睒毫不回避:水源地优势不可撼动,这是农夫二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战略坚持。
这番话并非简单自信,而是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市场支撑。农夫山泉坚持“找中国最好的水”,是一项既不讨巧、也极耗成本的长期工程。自2000年前后,行业普遍聚焦源自城市自来水的纯净水生产、并主打低价策略时,农夫山泉反其道而行之,从长白山到峨眉山,从千岛湖到武夷山,深入大山深处,寻觅优质天然水源,并在源头建厂灌装。
截至目前,公司已布局14大水源地,建设了总长超300公里的饮水管道。仅长白山其中一处水源地的管线就长达98公里,依托该水源已有两个现代化工厂投产,且还会继续增加。
这条“水源地—工厂—市场”的路径,是农夫山泉在行业中独一无二的优势。虽然是高成本,但也意味着高质量和不可复制。2024年,大小饮用水品牌都开始投身对水源地的追寻,但显然,起步早了20余年的农夫山泉已经在这个赛道遥遥领先。
钟睒睒曾多次公开表示:“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哲学。农夫的哲学就是自然,我们遵循自然的逻辑,用自然的节奏做产品。”他相信,时间会证明这种慢节奏、深耕细作的价值。
“不追风口,只做对健康有价值的产品”
饮用水,不止是解渴的商品,更是与健康高度相关的基础消费品。在股东大会现场,“水健康”“水知识”成了讨论的另一个焦点。
钟睒睒坦言,过去一年,农夫山泉在包装水业务上的确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品牌遭遇外部攻击后,一些负面舆论带来阶段性波动。然而,他同时指出,公众围绕“水源类型”的争议,反而让更多消费者开始认真思考:水究竟该怎么喝?
“这场讨论不是坏事,反而让人们意识到纯净水、天然水、矿泉水之间是有区别的。”钟睒睒强调,天然水中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是农夫山泉一直坚持的产品路线。“长期来看,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水健康,我相信水知识将会越来越普及。”
根据联合国大学发布的《2023世界瓶装水行业报告》显示,近五年来,矿泉水以12%的复合增长率领跑市场,显示出消费正从“便宜水”向“健康水”升级。
农夫山泉2024年年报也显示,天然水和东方树叶为代表的茶饮料版块仍然是公司营收的主力,说明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刚需未变。公司也在持续拓展低糖、无糖饮品品类,以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正如钟睒睒所说:“我们不追风口,只做真正对健康有价值的产品。今天讲水知识,未来我们也要讲饮水文化。”
“农夫山泉的所有产品是无法代工的”
面对近期关于农夫山泉产品代工的传闻,钟睒睒在会上给予回应:“不反对代工,但农夫山泉目前的所有产品是无法代工的。”
他进一步解释,在工业体系中,代工是普遍存在的协同方式。但对于农夫而言,代工在根本上几乎是行不通的——公司对水源地有极高依赖,其生产系统高度定制,从管线铺设、原水处理、灌装设备到每一瓶标签的粘贴,背后是极其复杂的标准流程。
此外,“水源地建厂、水源地灌装”的模式不仅是农夫山泉独有的工业哲学,也是一种对产品质量和自然生态的敬畏。“我们在长白山、千岛湖、武夷山投资几十亿元建厂,不只是因为水质好,更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把水的天然性完整保留下来。”
目前,农夫山泉在全国已建有30余个先进生产基地,并继续在核心水源地投资扩建。其中多个工厂已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此次股东大会召开之际,正值行业竞争加剧、市场舆论纷扰之时。农夫山泉亦在变化中寻求应对之策。而在主航道上,农夫山泉依然选择坚守。坚守优质水源、坚守自建工厂、坚守长期主义。这种战略定力,正是其在复杂市场中稳住节奏的核心支点。
“如果这个行业只看当年的业绩,那可能农夫从一开始就不会存在。但我们相信,真正的好产品、好品牌,是穿越周期的。”钟睒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