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季度工业数据两大信号 新动能产业增势好,“智造”转型强化韧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2025-04-23 10:08

4月22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从工业数据看,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增速比1—2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5.5%。

广东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背后,有两大趋势值得注意:一是资金开始从房地产等领域撤出,投入到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中,新动能产业增势好。二是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资持续增长,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动力强、韧性足。

从结构看增势:高技术产品实现双位数增长

先说广东新动能产业增势。

作为广东经济的“大块头”,其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超50%。当前,广东工业正处于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围绕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广东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例如,今年广东不仅一口气“上新”人工智能领域的8个行业大模型,30个应用场景,29个解决方案,13款智能终端,还出台了《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应用场景等方面提出了12条“干货”措施,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得益于此,一季度以来,广东一批新动能企业引领产业向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活力显现:小鹏汽车一季度累计销量达到9.4万辆,同比增长331%,拿下新势力销冠;亿航智能旗下全资子公司亿航通航通过商业运营合格证(OC)申请,让亿航智能成为全球第一“四证集齐”企业;来自深圳的优必选和乐聚宣布其机器人进入汽车工厂进行实训……

如今,广东在产业动能转换的新赛道上走在前列,如在机器人领域,全国每10台工业机器人就有4台“广东造”,初步建立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在人工智能领域,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在自动驾驶领域,广东凭借汽车产业协同深厚的产业基础,以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为代表的智驾“双子星”正实现全面领跑。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广东提前布局新兴产业的相关供应链,将传统制造环节升级为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强了制造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带动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初见成效,这在一季度数据中表现明显。

广东一季度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5.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2.0个、1.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29.9%、83.5%、31.3%、10.8%。

从投资看预期:企业加快向“智造”转型

再说广东制造向“智造”转型的信心。广东的投资结构正在出现显著变化,重大项目投资也更多聚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从投资数据看,资金开始从房地产等领域撤出,投入到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中。数据显示,一季度广东工业投资占比达38.0%,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41.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2%,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4%。

一季度以来,广东各地新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就聚焦在了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

例如,广州一季度共有341个项目开工,其中产业项目156个,总投资1124亿元,包括领为视觉大湾区总部等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视源股份全球总部基地等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项目等。

转型的信心源自于企业“用脚投票”,技改和设备更新投资背后是企业对于未来产业转型的心理预期。从一季度数据看,广东制造向“智造”转型的信心正进一步增强。

在狠抓制造业重大项目之外,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正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股设备更新热潮,进一步带动工业投资领域增长。此前,广东印发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支持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资。

一季度数据显示,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7.6%,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7.5%,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34.1%,比重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这也表明,广东企业家们正加大对制造领域的更新换代,向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投资转型。

林江表示,工业技改投资的增加有利于对冲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带来的影响,通过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资,一方面是提高企业技术档次向高级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生产流程优化提升工业生产效率,而最重要的是,企业在市场需求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通过设备更新,可以做好迎接市场对高技术产品需求的生产准备,因此,工业技改投资的提前布局对稳定一季度广东GDP增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