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是滋养科幻的“现实土壤”
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吴蔚2025-04-14 07:32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今年的中国科幻大会上有一段发言引人思考:当载人航天器划破天际,当量子计算机解开混沌,这些“现实土壤”正滋养着比科幻更“科幻”的未来。如其所言,日新月异的先进制造业正在成为滋养科幻的“现实土壤”。

过去我们常常强调科幻对于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现实的发展显示科幻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更加紧密。正如科幻作家王晋康所言,曾经书页间的幻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科幻的不可能,往往成为科学突破可能的起点。以交通领域为例,超级高铁、自动驾驶、飞行汽车、智慧交通系统等科幻作品中的常见元素正逐步成为生活日常。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润生也曾表示,过去的科幻很多已经变成现在的科学现实,而我们现在的科幻也许正在为下一代的科学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如今,制造业对科幻的“反哺”作用日益显现。在首钢旧址,气势恢宏的百年高炉群产生的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足以引发科幻遐思,在全息投影球幕、机械巨龙“长城龙”动态展示等先进制造加持下,工业文明遗址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创造出赛博朋克风格的沉浸式场景,比虚构的未来城市更具视觉冲击力。

值得注意的是,先进制造业不仅将科幻设定转化为可落地的技术方案,更在工程创新中持续拓展人类对未来的想象边界。徐工集团为电影《流浪地球2》定制可变形工程机械原型机,验证了科幻作品中“地月运输车”“行星工程机甲”的可行性,如今其步履式挖掘机等设备已在高原、沼泽等极端环境投入实用;科幻电影中的外骨骼机器人已实现量产,在物流搬运、医疗康复等领域广泛应用;脑机接口也从科幻变为现实,在全国各大医院已有多个成功案例……这些科幻装备的实体化制造证实,现实工业的创新速度已超越早期科幻的叙事框架。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深空探测等领域的突破,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未来图景。更为重要的是,前沿技术的应用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正在打破现实与科幻的边界。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国产之光”DeepSeek掀起的应用创新浪潮深入产业末端,AI同传耳机、AI眼镜等智能终端快速市场下沉,诸如“华强北9块9AI翻译耳机卖爆全球”的现实堪称“比科幻更科幻”。

如此看来,科幻与先进制造业更似DNA的双螺旋,一条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另一条则在打造现实中突破认知边界,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可否认,制造业的现实突破不仅为科幻提供素材,更通过技术跃迁重塑创作逻辑——当量子计算机每秒完成百亿次运算、仿生机器人实现自然对话时,科幻创作必须突破既有认知框架,在已实现的“奇迹”之上建构更宏大的未来想象。

责任编辑: 邓卫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