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场发布会,含科量满满、含金量十足!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吴家明2025-02-23 15:16

在23日举行的深圳“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新闻发布会可谓信息满满。

证券时报记者在上述发布会上获悉,对于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深圳正持续发力,多项新措施即将出台。与此同时,发布会还介绍了近年来深圳民营经济发展成果,显示出深圳民营经济的活力和最优的营商环境。

此外,深圳全力做好各类人才住房保障工作。据悉,深圳将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来深求职提供免费住宿天数从7天延长到15天。对于在深就业创业的人才,结合实际提供面积不等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深圳持续“发力” 多项新措施将出台

深圳市委科创委办公室主任、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就深圳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总体情况作介绍。

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数据,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6.4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6.1万人年。2024年,深圳3.7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金额达到3798亿元,同比增长11.4%,金额创历史新高。

张林表示,深圳支持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基金、捐赠等方式,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接下来,市区财政将继续增加年度科技预算安排,并逐步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资助比例;继续加大政府财政和国资国企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引导驻深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统筹用好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通过市场机制、市场力量,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

与此同时,深圳将建立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既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又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中小微企业自由探索、自主申报,承担研发攻关项目;推动各类公共、半公共创新平台、创新载体、科技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向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青年创业者开放共享。近期,深圳还将出台实施新一轮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政策文件,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深圳全力做好各类人才住房保障工作。据悉,深圳将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来深求职提供免费住宿天数从7天延长到15天。对于在深就业创业的人才,结合实际提供面积不等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创新沃土离不开金融“活水”浇灌。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新增私募股权、创投基金152只,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创新推出研发贷、并购贷等信贷产品,2024年末全市科技贷款余额达9873亿元。支持科创企业赴海内外上市融资,2024年境内外新上市企业22家,设立了50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对科技贷款损失最高补偿50%。接下来,深圳将进一步健全促进科技创新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银行业加强科技信贷支持,保险业积极发展智能驾驶、无人机等科技保险产品,证券业加大企业上市、再融资、并购等支持,创投业持续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依托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专精特新”专板,近期将出台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引导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近年来,深圳围绕加快解决重点产业链“卡脖子”问题,构建由企业自主确定技术路线、全流程管理项目,政府负责配套和服务的工作机制,2024年共支持企业实施270多个技术攻关项目。张林表示,2025年深圳将多渠道募集45亿元资金,专项用于训力、模型、语料、场景补贴、科技研发等,为初创企业使用算力提供最高60%的资助。

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深圳整个城市就是最好的试验场。据悉,深圳将积极推进全时全域全行业应用场景开放,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对接各类应用场景资源,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再开放一批“城市+AI”应用场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动产品在教育、家庭、医疗康养等服务领域及工业制造、安防巡检、抢险救灾等领域试点应用,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推广应用政策,让新技术更好更快变成产品,进入千行百业和千家万户。

深圳充分发挥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开放合作的优势,接下来将以更大力度、更开放的政策,对接全国全球创新资源,对国际合作项目最高支持3000万元。大力支持企业主导或者参与制定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等领域国际标准。支持企业广泛布局研发中心,集聚用好人才及各类创新资源,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探索实施“开源合伙人”支持计划,打造科创开源之城。

加大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力度

会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在答记者问时,从数量、成长速度、创业成功率三个角度,介绍了深圳民营企业发展的最新特点。郭子平披露了一组数据——2024年,深圳民营企业数量达262.3万户。其中,A股上市民营企业286家、市值5.1万亿元;民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86家;民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独角兽企业分别有2.37万家、34家,分别位列全国第二和第三。

在民营企业的成长速度方面,郭子平表示,在深圳,一个初创型的民营企业从设立到成长为科创板的上市公司,平均年限为13.35年,比全国平均水平快了1.05年;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需13.25年,比全国快了1.71年。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分别需7.65年、6.83年,也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谈及深圳民营企业的创业成功率,郭子平结合相关统计介绍到,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存续期约为3.7年,而深圳民营企业平均存续期约为6年,17%的民营企业存续10年以上。

郭子平表示,接下来深圳将对照营造应有尽有、无所不有,高效便捷、性价比高,单方面突出、综合优势更强的产业生态要求,聚焦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从加大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力度、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持续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力度、进一步规范涉企监管执法、更好助力企业开拓全球市场等方面,全力以赴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其中包括今年将在能源、交通和水利等重点领域,向民间资本推介200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近期将上线运行“人工智能辅助境外投资备案”系统,将企业境外投资备案审核时间压减一半以上。

“只收梦想不收租金”

会上,深圳市人才工作局局长罗冰介绍了深圳大力引才育才的一系列措施。据罗冰介绍,深圳正在规划建设的总面积达525平方公里的“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20个科技创新集聚区”,将打造更加智慧化标准化产业园区。市区联动集中推出不少于400家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园区等各类产业创新空间面积1600万平方米,为初创企业梯度配置“一张办公桌、一间办公室、一层办公楼”空间,“只收梦想不收租金”为创业助力。

据了解,接下来深圳将采取有针对性的超常规措施,出台创新创业青年人才政策,进一步优化实施引才伯乐奖、鹏城优才卡等现有政策,加力推出新一类人才评定、拔尖人才直认、重点产业紧缺岗位清单、人才褒奖激励等系列新措施,以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强化人才合作协作协同,以诚意满满的“橄榄枝”吸引更多“金凤凰”。

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深圳具有独特发展优势

近期,国内外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深圳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主任林毅表示,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强度国内领先,良好的创新生态催化内生发展动力,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起步较早、基础较好,有“两个一”:第一个是有一支专业的产业队伍,组建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以专业、精干队伍推动产业发展。第二个是有一批优质的企业,全市已汇聚人工智能企业2600余家、独角兽企业6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作为全国工业第一大市和数字经济高地,深圳兼具机电一体化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已逐步构建了从底层技术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生态,覆盖芯片、大模型、运动控制、核心零部件、本体及下游应用等全环节。完善的产业链让硬件配套“当日达”成为现实,上午下单的零部件当天下午就能完成制作并送达,不仅极大提升了产品迭代创新的速度,更为创业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市场先机,使深圳成为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此外,林毅表示,深圳发挥产业规模大、紧密贴近市场等优势,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试验、产品应用提供了广阔场景;持续布局高能级创新载体,构建了以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主体的创新生态体系。接下来,深圳将在政策、场景、创新、机器人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责编:李丹

校对:廖胜超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