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强制披露企业“换血” 新纳入华夏银行等27家上市公司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卢陶然, 李德尚玉2025-02-20 07:35

2024年年初至今,ESG强制披露上市公司经历了“换血”式调整,注入了以银行、水电和交通为主的27支“新血液”,同时划出以医药生物、电子设备和食品饮料为主的27家企业。

ESG强制披露上市公司目前共有458家,总市值占了A股的半壁江山。不仅如此,它们2023年ESG报告披露率达91.27%,远高于整体A股ESG报告披露率的41.30%。

在监管的强制披露要求之下,纳入ESG强制披露范围却尚未披露过ESG报告的企业目前有40家,两个月后的2024年ESG报告季是它们最后的准备机会。

ESG强制披露纳入的企业仍将不断变动。受指数调整的影响,强制披露企业每半年/季度便会经历一次小规模“换血”,同时A股上市公司冲刺港股IPO持续升温,一批公司也将以境内外同时上市的身份被纳入强制披露范围,A股上市公司该怎样“不待扬鞭自奋蹄”?

新纳入强制披露对4家银行有何影响

ESG强制披露的要求来源于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在2024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指引》)。《指引》圈定了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和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须强制披露202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新纳入强制披露范围的企业中,银行业占比最高,包括华夏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

4家银行新纳入强制披露后,目前银行业ESG强制披露企业由2024年初的21家上升为25家,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为100%,总体分类为6家国有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和10家城市商业银行。

纳入强制披露对4家银行有怎样的影响?南京银行证券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监管要求之下,公司即将完成2024年ESG独立报告的编制并按期披露。杭州银行证券部人士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已经关注到上交所《指引》的强制披露要求,自2016年至2023年发布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将在2024年更名为ESG报告。截至发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华夏银行和上海银行暂无回应。

从这4家强制披露银行的ESG报告来看,披露水平两极分化。华夏银行已连续发布16份社会责任报告,但2023年是公司首次披露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总量及范围1、2。杭州银行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仅披露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缺乏多项环境数据。

南京银行额外披露了2023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独立鉴证报告;上海银行额外披露了2023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公布了绿色金融的多项数据和上海银行2023年范围1、2、3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除了银行业,新纳入强制披露范围的企业中,水电和交通运输业比较多。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有两家水力发电公司华能水电、川投能源,而交通运输公司均为港口,分别是上港集团、宁波港和招商港口。

有7家公司新纳入强制披露范围却未披露过ESG报告,包括四川路桥、思源电气、润和软件、南大光电、华测导航、光弘科技和龙蟠科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多数公司已经在年报中披露了部分污染物排放量和环保投入资金,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减排量仍未公布。

南大光电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表示,2024年ESG报告已经来不及编制、披露了,将按时发布202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龙蟠科技证券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就会按时发布首份ESG报告。四川路桥证券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每年都在编制ESG报告,但没有公开披露。光弘科技证券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还未到强制披露季,今年的ESG报告发布与否要看公司的决定,但公司已经在做碳排放等数据的测算。

对此,兴业证券ESG分析师薛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层面已明确将ESG信息纳入强制披露体系,这是大势所趋,企业需要有“合规即底线”的意识,尽早达标。在政策过渡期内提前做好准备,不要等到2026年最后期限才行动。

口子窖、水井坊等被划出强制披露范围

在新纳入27家企业的同时,口子窖、水井坊、太极集团等27家企业被划出强制披露范围,其中医药生物企业最多,包括太极集团、甘李药业等6家。

除了被剔出指数,在境外市场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也被排除在强制披露范围。例如,2024年6月中集车辆正式从港股退市,便被划出ESG强制披露范围。2月7日,先导智能宣布终止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瑞交所)的GDR上市计划,不再要求ESG强制披露。

27家划出强制披露范围的企业ESG报告披露率甚至高于新纳入强制披露的27家企业,有21家完成了2023年ESG报告的披露,还有企业明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将继续披露ESG报告”。

口子窖证券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口子窖在2024年发布了第一份ESG报告,目前对公司中证ESG评级和被剔除出上证180指数的具体原因并不清楚,仅确认公司遵循上市规则要求披露报告,“目前虽不在《指引》圈定的强制披露名单内,但仍继续编制新一年的ESG报告。”

“被调出某一指数的公司我估计多数仍会按《指引》的要求披露,因为它们早就有了披露的思想准备,也已采取切实的措施做好披露工作,证监会或交易所也会与出现此类变动的公司进行沟通。”中国证监会原首席会计师及国际部主任、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原理事张为国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ESG披露要求日益严格,企业如何应对

ESG强制披露范围有着定期“换血”和持续“输血”的特点,涵盖的企业数量将越来越多。

定期“换血”是指上证18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科创50则每季度调整一次,在调整中新纳入以上指数的企业便要进行ESG强制披露。

需要强调的是,考虑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因素,企业被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和创业板指数剔除,但可能仍在强制披露范围。以星源材质、君实生物-U和凯莱英为例,这些公司虽然被剔除出上述指数,但其在境外市场上市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因此以“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标准算作强制披露企业。

如何理解持续“输血”?以被剔除出上证180指数的安井食品和赤峰黄金为例,二者即将赴港上市,未来仍将做为“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被纳入名单。

A股上市公司冲刺港股IPO正持续升温,因此ESG强制披露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充。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有14家A股上市公司即将在港股上市,宁德时代、海天味业、恒瑞医药、三花智控等公司在列。

张为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ESG强制披露名单中涉及的公司是会变动的。例如,从2024年2月初文件发布后,又有几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便会加入名单中,它们自然被纳入强制披露范围。反之,如果在香港退市,便不在名单范围。

薛宬表示,近年随着投资者风格多元化、监管鼓励发展指数化投资,上证18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的ETF及衍生品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对于纳入这些指数的上市公司而言,被动资金规模为上市公司带来潜在的增量资金和流动性提升。

“企业只有持续满足市值、流动性和ESG等多维度指标,才能在每次样本调整中保持优势地位,不被剔除,或在新的调仓时获得纳入机会,从而享受被动资金的注入和由此带来的品牌溢价。”薛宬表示。

上述四个指数每半年或每季度便有一次调整,在日益严格的ESG披露要求下,A股上市公司该怎样做?

薛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企业应该主动提升ESG管理水平并优化信息披露策略,一是紧跟监管政策、提前布局合规,二是把握行业趋势、主动升级管理,三是在适应ESG强制披露要求时“内外兼修”。

“ESG已成为全球投资和商业的重要趋势,消费者和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因此,与其被动应付,不如顺应趋势,将ESG视为提升竞争力的机会,通过强化可持续发展来引领行业方向。”薛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企业还可以参考国内外领先企业的ESG报告范例和实践经验,循序渐进地推动ESG信息披露完善,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ESG管理模式。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企业对内加强治理和管理,将ESG融入公司DNA,对外顺应政策和潮流,及时披露透明信息,双管齐下不仅能够满足监管要求,避免被指数剔除或被投资者抛弃的风险,还能在新时代的可持续竞争中占得先机。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