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融资逾千亿!券商积极发债“补血”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王媛媛2025-02-18 22:57

2025年,券商发债融资规模已超1000亿元。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33家券商已发行67只债券(按发行起始日计),合计发行规模达1077亿元。年内还有4家券商发债融资申请获得监管部门批复。同时,券商年内发债平均利率约1.92%,发债融资成本大幅降低。

分析人士认为,受益于市场环境宽松、预期向好,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积极发债储备资金,以支持业务扩张和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发行债券补充资本金,可以优化自身资本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

发债热情升温

2月17日晚间,长城证券发布2025年度第三期短期融资券发行结果公告,该期10亿元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为1.83%。今年以来,长城证券已发行三期短期融资券。第二期结果于2月12日公布,发行规模10亿元,票面利率为1.8%;第一期结果于1月15日公布,发行规模10亿元,票面利率为1.73%。

image.png

今年以来,券商密集发债“补血”。仅2月11日一天内,就有中国银河、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长城证券、南京证券8家券商发行债券。按照计划发行规模来看,上述机构合计发债融资金额达230亿元。

券商年内融资已逾千亿元。据同花顺iFinD统计,2025年以来,截至2月18日,33家券商已发行67只债券(按发行起始日计),合计发行规模达1077亿元。

从发行债券种类来看,券商已发行证券公司债35只,发行总额为643亿元;发行证券公司次级债14只,发行总额为170亿元;发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18只,发行总额为258亿元。其中,在14只证券公司次级债中,有3只为永续债,分别由中信证券、长江证券、中信建投发行。

从单家券商来看,按照实际发行数量统计,国泰君安证券已发行113亿元债券,金额居首;其次是中国银河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兴业证券,已发行债券规模分别为85亿元、60亿元、57亿元、56亿元、50亿元。

谈及券商密集发债原因,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市场环境宽松,融资成本降低。今年初,市场货币供应量较为宽松,市场利率水平较低且处于下行趋势。这种环境显著降低了券商债券融资的成本,使得发债成为一种更具吸引力的融资方式。较低的利率意味着券商在偿还债务时需要支付的利息较少,从而提高了债券融资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A股市场预期向好的背景下,投资者信心显著回升。

发债成本降低

从募资用途来看,多数券商机构将发债募资金额用于补充运营资金,或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或公司业务发展。

从融资成本来看,根据券商的发行结果公告统计,已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多在1.6%至2.7%之间,仅有1只债券票面利率逾3%。同时,券商年内发债平均利率约1.92%,相比2024年同期均值下降约0.4个百分点。

相对前几年票面利率大多处于3%以上的情况,券商发债融资的成本大大降低。例如,中泰证券的一只短期融资券、华泰证券的一只证券公司债券,票面利率均仅为1.6%。

“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发债融资具有多方面优势。”李勇说,一是保护股东权益。发债融资不会稀释公司股东的股权,有利于保护股东的控制权和利益。二是融资便捷高效。债券市场相对成熟,发行流程标准化,发债融资更加便捷和高效。三是优化资本结构。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券商通过发行债券补充资本金,可以优化自身资本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

此外,2025年以来,已有4家券商发债融资申请获得监管部门批复。

2月13日,西南证券公告称,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35亿元公司债券。2月11日,财达证券公告称,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30亿元次级公司债券。1月7日,国海证券公告称,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100亿元公司债券。1月6日,招商证券公告称,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余额不超过400亿元。

记者:王媛媛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