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严把上市入口关 一日四家企业审核终止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卢梦匀2025-01-20 10:03

1月17日,北交所官网显示,苏州飞宇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飞宇科技”)、杭州图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图南电子”)、浙江中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达新材”)与福建佰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佰源装备”)四家公司的审核状态变为“终止”。其中两家公司在问询阶段就“出局”,另两家公司则已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注册申请但最终未能获批。

从问询函与审议会内容来看,北交所始终把防范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四家企业的上市审核,北交所主要关注了相关公司的收入真实性与准确性、业绩与经营稳定性、采购及客户合作真实性等方面。同时,由于北交所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聚集地,发行人的创新性特征、控制权稳定性、募资必要性也是监管关注重点。

两公司过会一年多难获注册

北交所虽然具有较高的包容性,但不意味着放松上市审核尺度,且整体审核趋严。

从事精密金属部件及精密模检具的飞宇科技,其上市申请于2022年12月30日获北交所受理,经历了两轮问询。在公司申请于2023年7月12日获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并于同年7月31日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之后,便开启了漫长的等待。此后,公司和保荐机构分别提交了撤回上市申请的文件,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1月13日终止了注册程序,1月17日飞宇科技在北交所的审核状态变为“终止”。

IPO之旅同样遇到波折的还有图南电子。公司挂牌新三板期间,于2020年9月与海通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拟创业板IPO。2022年初,公司宣布转道北交所。然而,2022年底,图南电子突然终止了与海通证券的合作,转而与财通证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在接受财通证券上市辅导的半年多时间后,图南电子的上市申请于2023年6月底获得北交所受理。

同样经历两轮问询后,在2023年11月30日的审议会上,图南电子成功过会。2024年1月15日,图南电子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以期能尽快完成上市,但所有故事就此戛然而止。最终,图南电子与财通证券提交了撤回上市申请的文件,证监会于2025年1月16日终止了其上市注册程序。

经历多轮问询后,中达新材与佰源装备亦“出局”。中达新材的上市申请于2023年12月29日获得北交所受理,2024年1月25日迎来了首轮问询,两个多月后,公司于4月8日进行了回复,北交所在4月18日进行了二轮问询。中达新材于2024年5月29日进行了二轮问询回复后便再无动作,最终于2025年1月撤回了上市申请文件。佰源装备的上市申请被受理时间为2023年9月28日。2023年10月至2024年7月期间,公司共收到三轮问询,并进行了回复。不过,佰源装备最终也撤回了上市申请。

严格审核下,“硬伤”难掩

审核问询方面,上述四家企业都经历了多轮问询,图南电子与飞宇科技尽管过会,但上市委员会依旧对其提出多项问询。北交所通过加强对上市企业客户、供应商、资金流水等方面的核查力度,加强信息披露审核监管,严防财务造假,严格把关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重点关注企业的创新性和可投性。

以图南电子为例,在首轮问询中,北交所对公司的采购合同与订单获取进行了问询,公司此前存在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情况和委托公司、个人收集项目招标信息的情况,因此“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否真实?是否存在商业贿赂或利益输送?订单获取又是否合规?”这些问题成为北交所的关注点。

记者注意到,图南电子的客户名单中有集成商客户,报告期内对集成商的销售收入逐年上升,部分集成商规模较小,员工人数较少,同时还存在客户供应商重叠的情况。因此,公司的收入真实性被反复问询,审议会上北交所更是要求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进一步扩大有关收入真实性的核查比例。

同时,图南电子还存在内控不合规问题。在审核期间,北交所对公司财务内控不规范情形整改的有效性进行了问询,包括个人卡产生原因及规范情况、票据结算合规性、第三方回款和销售等。二轮问询中,北交所再次问及上述问题。

在保证企业创新性和可投性方面,北交所对申报企业的创新特性的披露、控制权稳定性等方面十分关注。

在对中达新材的问询中,北交所指出公司创新性特征体现为无缝钢管领域的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转换能力,但其发明专利均为2018年前所取得,实用新型专利均为2021年前所申请。首轮问询回复中,中达新材还用了实现“进口替代”的字眼,因此二轮问询中,北交所要求公司再次补充披露创新性特征及市场竞争优势、进口替代的具体体现等。

控制权稳定性方面,中达新材的控股股东为中达集团,金惠明与金王涛父子合计持有中达集团35.61%股份。除了金氏父子外,中达集团还有十多位自然人股东,其中不乏同样是金姓的自然人。因此,在两轮问询中,北交所都要求中达新材说明控股股东中达集团是否存在内部股权变动导致发行人控制权变动的风险、是否存在内部股权变动导致发行人控制权变动的风险、是否存在内部股权变动导致发行人控制权变动的风险等。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