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值最低公司*ST博信日前公告,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市值低于5亿元被终止上市的风险。近两日,公司股价连续跌停,折射出二级市场资金的扬弃态度。
首个“5亿市值”退市警报拉响的背景在于,A股退市标准的重大调整。10月30日起,沪深主板A股公司市值退市标准正式变为5亿元。这一变化,不应该仅仅视为退市门槛方面数字层面的简单改变,而应该视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尤其是退市制度建设的一次重要调整。
拆解新门槛落地的时间点,从政策规则角度来说,是一个逐步完善优化的过程;对上市公司来说,则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早在三年多以前的退市新规中,就首次增加了“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的市值退市指标。今年继续优化,主板A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提高至5亿元,并最终自今年10月30日起正式实施。
主板市值退市标准进入“5亿元时代”,首要影响在于,有利于绩差公司和问题公司的出清。主流市场预期是,一些市值接近新门槛的公司正面临挑战。目前A股市值低于10亿元的上市公司合计约50家左右,多数为ST类(含ST和*ST)公司。这些公司中大部分经营基本面较差,不少公司连续亏损,甚至面临财务类退市指标。
进一步来看,这又会强化整个市场的优胜劣汰效应,从而提高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此前首家因市值退市的公司*ST深天;而从今年来看,至少已有55家公司完成退市。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既能尊重市场规律,也能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资金的投票态度值得关注。从*ST博信股价的连续跌停来看,即便其具有地方国资属性,但是资金依然没有选择在其身上豪赌。这说明,在市值退市股的选择方面,市场的投机资金衰减。这会变相引导资金向价值投资拥趸。如果资金能够持续流向那些能够有效利用资金的公司,显然会更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企业,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与转型。
近两年来,在所有退市红线中,“面值退市”和“市值退市”相对来说更受关注。但在落地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比如,有个别营收规模很大的公司,最终也没能逃出面值退市的命运;再比如,一些在面值退市“警戒线”徘徊的公司,会祭出挽救面值的大杀器,包括增持、回购、资产重组、债务豁免等,部分运作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忽悠”特征。
可以预期的是,“市值退市”或许也会出现与此相仿的问题。一些公司通过改善经营和基本面来提升自身的市场价值和投资者信心;或者在合理合规的基础上,通过多元方式进行市值管理,这些都是市场所欢迎的。但也应该避免出现鱼目混珠、应退未退等投机性运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