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规模突破1400亿元!
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基金君2024-09-08 19:36

【导读】公募FOF七周年,机遇和挑战并存

规模突破1400亿元大关 发展面临阶段性困境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自2017年9月8日国内首批产品获批至今,公募FOF已走过7年历程。

公募FOF在市场瞩目中诞生,历经七年磨砺,实现了数量和规模的双重飞跃,同时在产品种类和服务上不断创新,展现出勃勃生机。然而,取得显著发展成效的同时,作为国内公募市场中的年轻品种,FOF也不得不面对业绩不尽人意、规模近年缩水等阶段性困境。

尽管如此,站在新的起点上,业内认为FOF业务合作模式的创新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海外资产配置的逐渐升温也为其提供了发展契机。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FOF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规模突破1400亿元

在过去七年里,公募FOF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8日,全市场FOF共有498只,资产规模合计1437.18亿元(截至二季度末规模+新发基金成立规模)。相较于全市场首批6只FOF合计124.81亿元的发行规模,过去七年FOF基金规模增幅达10倍以上,数量更是增加数十倍。

公募FOF不仅已初具规模,且产品的种类也日益多样化。兴证全球基金FOF团队指出,除传统的股票型、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外,FOF还通过目标风险、目标日期等产品,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特别是自《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发布以来,养老目标FOF在养老投资领域的地位愈发重要。

南方基金FOF投资部总经理李文良也表示:“FOF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产品线,获得投资者广泛认可,并承担起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投资重任。”

产品线完善的同时,公募FOF的投资方向和资产类别也日益丰富多元。近年来FOF产品在QDII、商品型、REITs等基金品类的探索和覆盖日益增多,进一步凸显了其多元资产配置和风险分散的特色。

“公募FOF的形式和策略体系也在逐步丰富,不同的投资策略和理念在不断地迭代和进化。”诺德基金FOF投资总监郑源补充称,另外,大部分的公募基金都已经成立了与公募FOF相关的投研团队,培养了一批公募FOF的投资人员;同时,投资者对公募FOF已具有初步的认知,而销售渠道也对公募FOF开始形成了一定的认可度。

“虽然目前公募FOF整体规模在整个公募产品体系中的占比较小,但是我们认为7年的时间,对于公募FOF而言仍然属于起步阶段。公募FOF体系的发展仍然还需要较长的时间。”郑源说。

此外,FOF在投资收益方面也取得一定成绩。首批FOF经过七年的市场洗礼,整体表现依然可圈可点。截至2024年9月8日,首批6只FOF成立以来的回报从8.98%到30.85%不等,在全市场FOF基金中居于前列。FOF整体业绩也曾有过高光时刻。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8日,首批FOF获批四周年之际,有37只FOF成立以来收益率超50%。

对此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李燕表示,近7年中2019年至2021年这三年股市挣钱效应明显,从产品业绩和客户新增投资上带动FOF基金规模快速攀升。另一方面,组合基金通过“打包带走”的策略,降低了单一资产的风险‌,省心省力。其规模的提升是市场行情、产品优势以及投资者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

面临阶段性困境

亦见发展新机

取得发展成果的同时,公募FOF在其发展道路上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阶段性的困境,但新的发展契机也在悄然涌现。

自2022年FOF规模跌破2000亿元后,2023年继续下滑,2024年一季度虽略有回升,但二季度再次跌破1400亿元。单只基金的规模也在不断缩水,首批公募FOF截至二季度末的规模较成立时减少了四成以上。

业绩方面,截至2024年9月8日,全市场公募FOF自成立以来的平均回报为-7.21%,超过七成的产品自成立以来未能实现正回报,尤其是那些成立于2021年之后的基金,其净值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持续走低。

面对这些挑战,公募人士并未回避。李文良指出,FOF发展面临三重困境。首先,可投资资产种类单一,限制了其分散风险的能力,且QDII额度限制进一步阻碍了配置。其次,养老FOF在控制净值回撤上挑战重重,投资范围受限,如无法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再平衡,降低了潜在收益。最后,第三支柱客户对低含权产品更感兴趣,导致养老FOF规模增长受限。尽管开户热情高,但实际入金规模小,人均缴费低。投资者短期业绩导向明显,尤其在市场波动时更倾向于稳健型产品。

同时,公募对FOF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信心。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没有任何一种资产或基金品种可以持续领先,当前FOF出现的阶段性难题在所难免,也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建议以长周期维度来看待FOF的投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招行推出tree长盈计划,FOF出现新的业务合作模式,加上近期海外资产配置渐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些都为FOF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交银多元资产团队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追求长期稳健回报,重视资产配置与个性化服务,FOF作为多资产产品具有巨大潜力。国内FOF应优化资产配置,发挥全天候优势,注重多策略组合以分散风险。

李燕则强调了FOF在海外资产配置方面的三大优势:一是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FOF基金计划间接参与众多国际大牌基金,从而触达优质稀缺基金份额;二是境外投资品种丰富,衍生工具发达,为FOF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三是专业机构能够更透彻地区分每只基金的真实风险收益水平,并对基金架构备案合规等信息进行核验,从而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郑源认为,面向全球资本市场,可供公募FOF投资的资产类别将会更加丰富,能更好地体现FOF产品的投资理念。“但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我们也要看到面向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也极具挑战性。这不但要求市场能提供比较丰富的投资工具,同时也需要基金公司能够建立、培养起比较全面的投研团队。此外,面对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高水平的全球资产配置投资还需要有应对极端全球宏观风险的能力。”他强调。

FOF规模增长遭遇挑战 业内呼吁给行业更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刚刚迎来7岁生日的公募FOF过去几年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公募FOF总规模为1437.18亿元,相比2022年2月时的2339.62亿元阶段性高点有所回落。今年以来,多只FOF触发清盘,也让业内关注到公募FOF暂时遇到的发展困境。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并未回避问题,他们坦言,最近几年市场持续调整,导致FOF出现净值回撤,引发规模缩水。同时受制于发展时间较短,多资产配置的优势也没有得以充分展现。

不过他们也建议投资者理性长远看待FOF的市场价值,给FOF多一些时间来证明自己。

公募FOF规模近年出现下滑

与前几年的高速发展相比,最近几年,公募FOF规模出现波动。

Wind数据显示,2021年2月末,公募FOF总规模首次突破1千亿元大关,同年11月末,总规模迅速突破2千亿元,2022年2月,总规模进一步攀升至2339.62亿元的阶段性高点。不过,截至9月8日,公募FOF总规模为1437.18亿元,相比此前的高点回落近四成。

“客观原因上,权益市场长期震荡,不少公募FOF都有主动权益基金的配置比例(下限)限制,同时也有业绩基准做考核,因此,不会做幅度特别大的择时操作,仍以做相对收益为主。外加权益市场轮动速度加快等特点,对偏配置思路的FOF产品来说短期影响大,上述因素共同影响下导致FOF规模有所回落。”盈米基金研究院量化研究员张琦炜谈了自己的观察。

对于最近几年FOF规模出现的缩水现象,业内也有诸多反思。南方基金FOF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李文良就坦言,受制于发展时间较短,FOF利用多资产实现更高夏普比例优势的可能性还没有充分展现出来。

他进一步指出,首先是近几年有分散风险作用的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受全球经济走弱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持续性的上涨态势,这在CTA市场众多产品表现弱势中可见一斑。其次,在海外权益市场估值普遍不低的背景下,重配海外权益的FOF管理人也普遍不多,因此也并未受益于海外权益市场的相对强势表现。导致FOF独特的优势并未能充分发挥,因此也遭遇到了非FOF产品过度依靠单一或者少数资产的窘境。且FOF的发展时间较短,投资者对这类复杂产品的认识还有待深化,进一步造成了当下的困难。

但他同时坚信,多资产、多策略在FOF实践中能复制其在理论中提高风险收益比的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收获更多投资者的信任,使得FOF行业重回良性发展的轨道。

兴证全球基金FOF团队也分析称,一方面,FOF投资穿透来看主要以A股股票和国内的债券投资为主,近年来市场的波动,会引起部分产品的净值波动,使得FOF的赚钱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影响了部分投资者信心以及再投资的意愿;另一方面,国内FOF产品在公募市场上相对年轻,投资者对其接受程度不及传统公募产品,仍需时间去帮助投资者真正理解FOF产品及其长期配置的价值。

希望市场给FOF一些时间来证明自己

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FOF总规模占全部基金规模比重仅0.45%,与其他类型基金相比,FOF规模占比并不算高。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FOF面世时间还较短,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有待深化。同时市场持续调整,风格与行业轮动频繁,投资者情绪波动较大,给FOF带来了挑战。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李燕则认为,FOF基金子策略较多,不相关性子策略组合后平滑净值曲线的同时,也会在牛市里面无法给投资人较高收益,即便熊市里面可能少跌或略有收益。但整体上客户很难对这类产品留下很强的“印象分”。

加之,一些投资者还没有对FOF形成较为深刻的认知,仍偏好自我构建资产组合。FOF投资对基金管理人筛选子基金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也提出较高要求。

不过,她仍相信,未来有实力的基金管理人能够靠长期稳定业绩赢得投资人手里的宝贵投票。

一位业内人士也直言,业绩表现暂时欠佳是FOF规模难以扩大的主要原因,加上养老FOF等特定类型的FOF产品业绩承压,进一步影响其吸引大规模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对FOF的信心不足,从而减少了他们的投资意愿。

他建议,在当前收益率中枢下行的背景下,稳健、绝对收益策略可以作为FOF的主要目标。在大类资产战术配置层面上减少风险暴露,主动暴露时尽量确保收益有一定的安全垫。此外,目前FOF专业人才短缺和投研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培养FOF投研人才和加强投研体系的建设,从而提升FOF的投资质量和业绩表现。

在交银多元资产团队看来,这几年FOF规模下滑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整个基金的规模都在收缩,市场缺乏增量资金,FOF规模随之下滑。但更重要的是FOF基金本身的运作也存在一些值得精进的地方,从实践上来看,FOF在资本市场震荡中没有实现理想的赚钱效应,近两年市场震荡加剧更是对FOF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挑战。

“FOF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类,这类产品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说,能够突出大类资产配置的作用,而且能够通过分散持基实现对市场风险的二次分散。”交银多元资产团队相信,站在当下看,在经历了市场的历练后,对于怎样发挥FOF的优势、怎样更好地控制波动,FOF管理人都有了更深刻的见解。

“FOF管理人未来也会持续努力,发扬FOF产品的特色优势,也希望市场能够给FOF一些时间来证明自己。”交银多元资产团队谈道。

FOF产品机遇和挑战并存 用“硬业绩”才能赢未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走过七年发展历程的FOF产品,在持续稳健前行的同时,正遭遇“成长的烦恼”——业绩表现平平、规模下滑、个别产品清盘、投资者体验不佳等。

然而,“专业基金买手”的FOF,天然具有优中选优、多重风险分散、战略战术资产配置的特征,在越来越复杂波动的市场环境下优势明显,未来必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面对目前的机遇和挑战,FOF管理人以及各参与方只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硬实力”,用“硬业绩”来改善投资者的实际盈利体验,从而赢得发展。

FOF未来空间仍大

面对挑战积极应对

虽然目前存在业绩不如意、规模下滑等问题,但天然多资产配置的FOF产品仍具有生命力,不少人士认为FOF未来空间仍大。

“当下投资者愈发注重大类资产配置,认可多元分散的投资思路,并且投资者逐渐意识到爆发式的高收益并不可持续,对短期收益的期望在降低,更注重长期的收益。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的期待事实上在与FOF的设计初衷靠拢,余下便是FOF管理人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展多资产能力圈,更多去思考怎么画出一条平稳的曲线,相信最终FOF能够完成这个使命。”交银多元资产团队对此直言。

南方基金FOF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李文良也有类似观念,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全球宏观、大类资产的研究,做深做强多资产、多策略的投资体系和框架,由此尽量产生出夏普比例更优的FOF产品,最终一定会受到投资者广泛认可。

“其次,在信托、理财已经打破刚兑,保险也将逐渐打破刚兑的背景下,绝对收益型理财市场的供需矛盾明显扩大,这也给依靠多资产、多策略实现低回撤的绝对收益型FOF的发展创造了大机遇,近期市场不断引入的债券型FOF也充分证明这一点。”李文良表示。

李文良还表示,最后,FOF可以借鉴基金投顾的充分投资者教育、密切投资者服务两个优点,在基金净值曲线之外要效益。如果能建立客户信任,帮助投资者在市场波动的低点增加配置,则客户的实际盈利体验也将随之改善。

同样,诺德基金FOF投资总监郑源也表示,不论是在权益市场还是固收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公募FOF反而可能会具备较高的资产配置属性。另外,公募FOF更加专注于市场风格和热点的切换,对于市场的变化具备更高的适应性。因此站在当前时点,公募FOF通过对资产和策略进行分散均衡配置,或许能更有效地适应目前市场的节奏。

“公募FOF产品应该通过相对长期稳定的业绩表现来不断提升投资者信心,改善持有人的体验,从而逐步提升该类产品的规模和市场占比。”郑源表示。

多维度促进FOF发展

为了促进FOF市场发展,不少业内人士建言献策,认为需要从加大产品创新、提升FOF管理团队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等多维度发力。

“当前要让FOF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进一步畅通全球投资渠道,引入境外更多地区的股、债类别产品,进一步丰富交易所ETF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基金数量,并进一步增加大宗商品类别,甚至海外更多地区的REITs等。”李文良直言,只要FOF长期坚持多地区、多资产和多策略的定位,随着各类资产在长期限内,展现出增值潜力,并发挥出低相关性、负相关性的对冲效果,就能构建出有一定吸引力的风险收益比净值曲线,也就能向投资者展示出FOF的资产配置魅力。

盈米基金研究院量化研究员张琦炜就提出三大建议,首先要继续深化研究,拓展自身的能力圈,对于越来越多的可配置资产有一套适用的投研框架,以等待相应资产“风来”时能抓住。此外,也可以考虑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战略配置一些除国内股债的其他资产。

二是找好各产品定位,优化考核标准。尤其低风险的FOF相对来说更适合做成绝对收益导向而非排名,其实应该淡化全市场排名考核的影响;部分灵活型股债平衡型产品可能更应该发挥仓位灵活择时的优势等等,将不同产品的定位差异化,形成不同特色。

三是做好投资者教育、稳定负债端,也有利于减少交易的消耗和磨损。在低利率环境下,投教宣传时更应管理好投资者预期,直接宣传“长期持有”也是不够的,需多与投资者进行投资交流和陪伴,市场波动时及时解读、减轻投资者焦虑,打通“接地气”的沟通渠道形成良性循环。

兴证全球基金FOF团队也表示,从基金公司的角度,FOF的发展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还是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其次是提高产品服务的能力,增加和完善创新型产品布局,以满足不同客户FOF投资需求;第三,针对FOF产品的普及,需要行业参与者共同在投资者教育陪伴方面加大力度,普及FOF产品及投资知识,提升投资服务水平;最后,个人养老投资是FOF的重要使命,公募基金公司需要把养老投资业务提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FOF市场发展,一方面建议提升投研能力,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同时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资产配置框架和方法论,以提高资产配置能力;另一方面建议加强产品创新能力,推出更加多元化的FOF产品,有助于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还有建议增加投资标的种类,目前公募FOF的投资标的种类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分散配置的优势,通过扩大可投资的资产类别,可以丰富FOF的投资组合。”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李燕表示。

此外,交银多元资产团队表示,总体来看FOF还很年轻,FOF基金经理与FOF的投资者都需要进一步磨合。FOF基金经理需要真正理解投资者想要的产品品类画像,理清产品的远期规划,定好产品的战略目标,注重长期,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FOF适合的运作模式;投资者也需理解FOF运作过程中会产生波动,整个市场对FOF这个新兴事物都还需有一个认识期。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责任编辑: 阙福生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