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组团规划建“氢港” 氢能应用场景再拓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柳宁馨2024-06-25 09:32

6月12日,全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启动仪式在青岛举行,此前青岛也提出打造中国“氢港”。

“氢港”主要是指利用氢能源、氢工业和氢贸易等功能的港口,短期主要集中在港口的氢能产业培育和氢能源应用等方面,长期会包括氢能源贸易,拓展至氢能全产业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青岛、上海、天津、张家港、嘉兴、宁波等地近年来都出台规划提出建设“氢港”,目前主要是示范阶段,已实现的应用场景包括集卡、塔吊等。

在受访专家看来,在生产、运输、消费环节,港口都具备参与氢能产业链的优势条件,但目前应用场景还处于前期探索的阶段,降低成本、完善产业链、完善技术标准等都需要推进。港口用氢未来发展的潜力是从陆上转向海上,主要在氢能航运的应用和氢能贸易,未来港口可以形成氢能储运贸易相结合的基地,为未来航运业大规模的氢能应用提供支撑。

图片来源:新华社

多地规划建“氢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氢能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地重点推进的产业方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梳理,青岛、上海、天津、张家港、宁波、嘉兴等地正在加速发展氢能产业,其中,港口成为重要的用氢示范领域。

《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提出,推动建设氢能港口等多种氢能发展示范形式,以示范带动产业全面发展。在青岛港开展燃料电池港口机械和物流运输示范应用,打造中国“氢港”。

2022年,上海发改委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出要探索建设氢交易平台,规划建设领先的氢能港口。《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也提出,依托临港新片区“国际氢能谷”,建设临港氢能高质量发展实践区。

《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氢能产业是天津港保税区“十四五”期间培育发展自主创新引领的四大未来产业集群之一,将进一步加强加氢站等涉氢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场景。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规划研究所所长王国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港口发展氢能产业有比较天然的优势,港口有临港生产空间,也是大规模吞吐的贸易节点,物流成本比较低,氢能储运成本比较低,港口又连着航运,也是未来氢能应用的场景。

“从氢能的生产、运输、消费多环节,港口都具备参与氢能产业链的优势条件。”王国文说。

目前,山东港口、天津港、深圳盐田港、嘉兴港区等已规划建设氢能产业,部分港口在氢能等特定应用场景推进较快。

《山东省港口集团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提出,将氢能发展列入港区综合能源应用的关键要素,全力支持青岛港建设“中国氢港”。

青岛港的用氢试点开展较早,今年以来也有不少新变化,主要在于加大应用示范。6月,山东港口提出,将以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为总牵引,以建设全场景氢能港口为关键抓手,更大力度推进氢能应用、打造零碳码头、服务国家战略。尤其提出,将提速“全场景”布局,探索“更前沿”技术,着力实现氢能应用的“全面开花”。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港口提出,依托青岛港构建港口氢气供应体系、高效加氢体系、用氢安全管控体系“三大体系”,也将建设氢能产学研创新发展平台、氢能贸易枢纽平台、氢能港口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平台”。

早在2019年,青岛港在国内率先开展氢能集卡在港口的实景运行,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2022年,青岛港建成国内首座全资质港口加氢站,并引进氢能集卡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

在长三角,嘉兴港区也开展了氢能重卡应用。据嘉兴港区公布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嘉兴港区已累计落地10辆氢能公交车、116辆49吨氢能重卡、30辆18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

嘉兴港区还出台了《嘉兴港区氢能产业规划(2020—2025)》《嘉兴港区氢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政策,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腹地广阔的空间为当地发展氢能提供了优势资源条件。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氢能目前处于前期应用的探索阶段,成本相对较高,要想降低成本,就需要合适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在港口,装卸货物有固定路线,氢能重卡的应用场景可以实现标准化加氢、用氢,做氢能配套相对更容易,这是推广氢能应用的典型应用场景。

不过,韦福雷也表示,目前港口发展氢能产业还需要完善产业链,也需要在氢能行业发展过程中继续降低成本,才能大规模铺开“氢港”建设。

氢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鸿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港口的集卡车和塔吊采用内燃机,带来不少碳排放。由于绿色港口发展要求,近年来一些港口推进氢能集卡车应用,但制约港口进一步应用氢能集卡的原因主要是氢气来源不足,因此目前大部分港口还是以示范为主。

“港口如果没有合适的氢气源,可以结合周边氢能高速的加氢站,解决用氢难题。在部分区域,可以通过试点对氢能集卡车免收高速过路费、放宽路权等手段,进一步降低用氢成本。”周鸿波说。

港口用氢重点在航运业

从目前氢能在港口的应用看,氢能车辆示范提供了极佳的应用场景,但不少受访专家认为,港口用氢的潜力仍在海上。

“目前一个典型的港口氢能应用场景是集卡,但这与未来海洋运输的航运用氢,以及进一步的氢能贸易相比,规模仍然较小。”王国文说。

随着“氢港”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氢能产业链的逐渐成熟,氢能有望成为船运行业的主要能源之一。这意味着,港口发展氢能产业不仅可以形成氢能产业示范区,还能为航运提供氢燃料,未来还有望作为氢能贸易的关键枢纽。

“港口未来发展的潜力在于氢能航运的应用和氢能贸易。”王国文说。目前,使用氢燃料的船舶从高速客船开始,慢慢会发展到各种类型的船舶,未来航运业对氢能的应用规模会很大,港口可以形成氢能储运、贸易相结合的基地,为未来航运业大规模的氢能应用提供支撑。

周鸿波也认为,未来港口在氢能船舶应用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近河、近海的航运,这是港口发展氢能最直接的抓手。

韦福雷认为,长远来看,氢能进一步应用会从陆上延伸到海上,涉及海洋运输,这是降碳的重要领域,氢基能源未来会形成产业生态体系,助力航运业降碳。

“未来一部分是氢能本身的应用,另一方面则是氢能贸易,很多地方不一定有氢源,就需要购买。”韦福雷说。

整体来看,氢能运用到港口一是作为能源在航运码头方面的应用,二是在产地销地需求不对称情况下,氢能本身会作为运输产品,形成氢能行业的贸易,类似于天然气贸易,也会带来更多机会。

很多港口处于沿海,可以用好风电、潮汐发电资源,绿电资源丰富,全绿氢能产业和产品的潜力非常大。

港口特定应用场景又明显会带动氢能发展。港口本身是能源贸易的重要枢纽,氢能贸易加入后,会成为一个生态体系,未来随着氢能成本下降,推广到远洋海运,港口成为加注氢能的固定场所,对氢能用量会迅速增加。

此前,国际大港鹿特丹港表示,通过与公司合作,到2030年,该港口每年可以向西北欧供应460万吨氢气。

在韦福雷看来,目前国际上一些大港已经在布局氢能贸易,港口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平台,可以作为枢纽把能源运输连接起来。氢能作为能源是一个重要的路线选择,最主要是通过试点和示范,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开展标准各方面的研究,也探索商业模式,到了产业发展的临界点就可以实现规模化的应用。

王国文认为,目前氢能应用场景有限,并没有形成全产业链的优势,港口发展需要利用临港优势,把装备制造业在临港产业里发展起来。此外,储氢运氢的设施、技术方面也有很多创新空间,港口可以依托低交易成本条件和相关产业进行合作,投入到氢能等创新产业中,给港口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氢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但也需要有一些差异化考量,根据港口特色及腹地优势产业选择可突破的技术领域,未来不同港口对发展氢能产业、贸易、应用可以做一些差异化策略。”王国文说。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