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国人保股东大会!就寿险、财险、投资发声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券商中国 刘敬元2024-06-29 07:30

6月28日,中国人保2023年度股东大会在北京中国人保大厦召开。

出席会议的股东和代理人人数68人。有从深圳专程来参会的中小股东,建议中国人保(601319.SH)子公司中国财险(2328.HK)回购一定股份,并就寿险热点提出问题。中国人保董事长王廷科等主要管理层成员回应了各股东提问。

“股东对公司提出的建议和问题,显示出投资者的关心,对我们激励作用不小。”王廷科说。

谈寿险:下决心降成本、突出价值引领

参会的中小股东很关心人保的人身险业务情况。王廷科表示,人身险如何应对利差损是行业性的问题,从日本市场来看,应对利差损并不容易。结合目前形势判断,国内险企一定要下定决心在负债端降低成本,突出价值引领,还需要长期努力,从长计议,全面降本增效,做好资产负债的精细化管理。

有投资者提问中国人保总裁赵鹏,调任人保近一年,人保寿险转型取得了哪些成果?赵鹏介绍,过去一年来,人保寿险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集团卓越战略为统领,全面深化价值引领发展工程,深入推进业务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推动构建“保险+养老健康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不断增强转型发展动力。

“从集团层面来说,我们全力支持人保寿险改革与发展。”赵鹏表示,人保寿险重点聚焦新业务价值,去年新业务价值实现较快增长,今年前5个月保持较高增速。渠道方面,个险前5个月有效人力同比增长5.7%;银保新业务价值提升超7个百分点。

他介绍,业务结构方面,大力发展长期期交业务,10年期及以上期交保持快速增长,继续率保持较高水平,续期保费占比超过55%,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业务结构持续改善。

“在大力推进降本增效方面,人保寿险的负债端成本降至5年来最低水平,费用管控成效呈现,费差同比优化10.8个点。”赵鹏说。

去年监管引导降低预定利率,今年要求各公司根据实际投资收益水平调整分红险分红水平和万能险结算利率。人保寿险如何看?实施情况如何?

“当前分红和万能收益的导向有利于公司降低负债成本,也助力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利差风险。”中国人保副总裁、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表示,人保寿险严格依据分红险精算规定以及相关监管要求,来核算2024年分红账户可分配盈余情况以及万能账户收益,制定2024年分红水平和万能结算利率,尽力维护客户和股东的利益。

南方强降雨预赔1.27亿元:打造风险减量管理能力

近期南方持续强降雨,人保财险相关理赔进展如何?对赔付率影响多大?中国人保副总裁、人保财险总裁于泽表示,暴雨和相关理赔工作还在持续,截至6月28日早上,受灾降雨的华南地区9家分公司预赔金额1.27亿元,目前看对上半年经营结果的影响不大。

“目前有4个组在前线负责救灾和准备工作,”于泽表示,此次暴雨发生之后,人保集团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启动大灾预案,财险、寿险、健康险都启动相关工作。

他介绍,人保提出“保险+风险减量管理+科技”的商业模式,依托人保自身的数字平台与相关平台联动,应对此次灾害。

“(车险)从提前预警,提前转移,到拖车施救,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流程。”于泽表示,在去年福建地区的实践基础上,今年继续按照这套流程来做,效果很好。非车险方面,通过提前预警、风勘、财产转移过程,体现风险减量管理服务能力。在灾后,开通理赔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向受灾地区做了预赔。

于泽表示,今年以来几次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元旦前后的河北雨雪灾害,春节的雨雪冰冻灾害,早期广东广西和近期北方的干旱,以及此次降雨,整体上对公司的经营影响可控。“公司具备较强实力,能够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及时地向受灾的企业和客户提供保险赔付”。

王廷科补充道,伴随气候变化的巨灾险是财险近年的重点之一。“巨灾过去是低频高损,现在逐渐高频,出现了‘可保性’问题。保险要发挥稳定器和减震器作用,需要坚定地实施风险减量。”

“通过深度地参与风险的监测、风险的管理,来降低风险,使这些风险要变为可保,这个空间很大。”王廷科说,这方面人保有实践,也有信心,要打造风险减量管理能力。

谈投资:做好资产配置、紧跟国家战略

在低利率趋势、资本市场波动环境下,投资者关心,资产体量超万亿的人保集团,如何做好投资?中国人保副总裁才智伟阐述了投资思路。

一是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基于资产负债管理,做好收益成本匹配、久期匹配、流动性匹配。人保集团以财险为主,财险为一年期短期资金,且承保盈利、负债成本为负,更多地是要做好流动性匹配。从寿险来说,要更多做好收益成本匹配、久期匹配,并根据传统险、分红险、万能险等险种的不同负债要求做好资产配置。

二是做好战术资产配置。根据市场变化,要及时动态地去调整资产配置比例以及投资策略。

三是紧跟国家战略。例如新质生产力、五篇大文章,关注相关赛道能带来的投资机会,更好地践行政治性、人民性。

四是探索在另类投资、海外投资等方面增厚投资收益的机会。

具体而言,才智伟说,在固收方面,要做好配置,例如抓住超长期国债的配置机会,拉长资产久期。同时,注重积极主动管理,在配置性策略的基础之上增加交易策略,增厚价差收益。

权益投资上,他表示,人保关注新质生产力等带来的投资机会,同时,作为大型机构投资者,更重要的是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保持战略定力,平衡好当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OCI和TPL资产的配置关系。

校对:杨立林‍‍‍‍‍‍


责任编辑: 阙福生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