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百亿低空产业主题基金诞生!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创业资本汇 周春媚2024-06-14 20:00

近日,广州产投属下产投资本与广州开发区交投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据介绍,这是广州第一只以低空经济为主题的基金。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成为城市竞逐的一个新赛道。其中,坐拥极飞科技、成至智能等无人机产业链企业以及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明星公司的广州,无疑是低空经济赛道的佼佼者。近年来,广州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扩大应用场景等多种方式助推低空经济更快发展。随着低空产业创投基金的成立,广州低空经济有望在创投的赋能下“飞得更高”。

广州首只低空经济主题基金成立

记者了解到,本次发起设立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为广州第一只以低空经济为主题的基金。广州产投表示,低空产业创投基金将以低空飞行产业链为主要投资方向,充分挖掘市、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低空飞行产业相关企业,瞄准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开展产业投资和产业招引,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助推广州低空飞行产业链的集群式发展和低空经济全生态发展。

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低空空域资源丰富、产业链基础完善、应用场景广阔,具备良好的低空经济发展土壤。近年来,围绕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广州不断发力,动作频频。

在政策支持方面,记者注意到,《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于今年5月31日正式对公众发布。根据该方案,广州将以无人机和新型垂直起降航空器研发制造为低空制造业重点,以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公共服务为低空飞行运营重点,力争到2027年,广州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去年,广州黄埔区出台了《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基础设施扶持、低空飞行服务保障、核心技术产业化扶持等9个方面形成35条支持措施。

在应用场景方面,今年3月8日,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旅航者X2顺利完成城市CBD“天德广场一广州塔”区域的低空飞行,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游观光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全面推广提供经验;今年4月7日,亿航智能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生产许可证,这是全球eVTOL行业内首张“准生证”;今年4月18日,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在广州番禺区诞生。

同时,广州还拥有多家低空经济产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广州在无人机产业上目前已形成涵盖了研发制造、检测认证、飞行运营和服务保障全产业链,拥有极飞科技、华科尔、成至智能等知名的无人机企业;另一方面,在近两年备受关注的eVTOL领域,广州拥有小鹏汇天、亿航智能、广汽三家本土企业,其中小鹏汇天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飞行汽车公司,亿航智能是全球首家eVTOL上市企业,其研发的EH216-S更率先拿下全球适航审定“三证”。

在广阔的低空领域,广州拥有良好的产业先发优势。首只低空经济主题基金的成立,有望为广州低空飞行产业相关企业赋能,促进广州低空产业链的发展。

各地抢抓风口纷纷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

工信部下属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全国低空经济规模分别为2911.8亿元、3780.7亿元和5059.5亿元,并预测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今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低空航空器研发制造、检测认证、运营服务、综合保障、空域管理等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条长、技术资金密集度高、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成为城市开展产业竞逐的新赛道,相关投融资活动也十分活跃。

今年以来,各地围绕低空经济纷纷设立产业基金。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安徽、江西、重庆、北京、广州、杭州、贵阳、武汉、苏州、南京、沈阳等10余个地区发起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规模从10亿元到200亿元不等。其中,苏州今年就已新签约16个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超过200亿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武汉则提出市、区共同形成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

作为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赋能。为什么各地纷纷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业内人士分析称,产业基金一方面能够起到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资金与资源,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参与,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还能够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对接市场需求,推动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落地,拓宽市场空间。

不过,各地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密集设立,是否会带来同质化、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在设立产业基金时应根据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有针对性地发展,避免盲目跟风。同时,产业基金的设置需要有前瞻性,成为产业发展的引导力量。

同时,在各地都竞逐“低空经济第一城”的背景下,并非所有城市都有突出重围的机会。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各地都在竞逐低空经济产业,但并非每个地方都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配套。王国文认为,城市发展低空经济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深厚的科技产业基础;二是厚实的制造业产业基础;三是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政策配套。“在这些基础之上,产业基金才能发挥效用加速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和质量的提升。”

校对:廖胜超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