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不老药”NMN被建议下架
来源:中国经营报作者:孙吉正2024-06-11 08:02

日前,多家媒体报道称,5月31日晚,多个电商平台突然被告知,“不老药”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自6月1日起,不得再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在国内销售。同时,有消息称,海关总署发布的政策通知要求,不得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1210、直邮、cc)原产国(地区)为中国台湾、中国澳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瑞士、英国、新加坡、西班牙、荷兰、匈牙利、丹麦、瑞典、捷克、挪威、波兰、奥地利、法国等含NMN成分的食品。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相关企业方面得知,截至发稿,相关政策并未向企业方下达,且各大平台的NMN产品仍在正常销售,甚至很多品牌参与到了“6·18”的促销中,但其中金达威旗下的产品已显示相关地区无法购买。金达威方面对外回应称,公司有接到电商平台的通知,该通知建议各品牌商家对含NMN成分的产品作下架处理。

近年来,相关部门对于NMN的政策未有定数。2023年,获得批号的保健品数量较往年大幅度上涨,成为自2018年以来获批产品数量最多的一年。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告诉记者:“相关部门对NMN政策收紧的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对于该领域的舆论投入过大,因此,为了避免消费者对该产品的盲目追崇,就要求相关企业以及平台控制该产品的销售。”

抗衰老卖点难进中国市场

根据公开资料,2010年,美国科研人员发现NMN具备“强化人体细胞功能的作用。”通俗讲,就是可以延缓功能器官的衰老。在随后的几年,各类NMN产品陆续面市。目前,在日本及一些地区,NMN被批准做成保健食品。

2019年,NMN产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涉足NMN业务的企业逐渐增多。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并未批准任何NMN类产品的许可,因此根据《关于公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公告》,NMN作为维生素B族的衍生物被列入跨境购“清单”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

此前,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国已经成为NMN原料的最大生产国之一,很多国内的厂家均是NMN主要原料的生产方,在初步加工之后,出口国外或者中国香港,进行最后的加工和包装,最后再通过跨境电商进口至内地,且已经形成了产业链。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上销售的NMN类产品,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瑞士、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其中,很多品牌的产品仅仅针对中国市场,并未在国外出售。对此,金达威也曾受到投资者的质疑,为何在美国注册的NMN品牌却仅在中国销售。金达威方面的回答是“公司计划在2021年底前在美国推广销售”。2021年,金达威正式回应,相关产品已经在美国亚马逊电商平台向海外市场销售,其他相关事项均在进行中。

记者注意到,NMN在国内审批的进程本是加速的。2022年1月,NMN作为化妆品新原料的备案被国家药监局通过。彼时,业内普遍认为,这代表着NMN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开始松绑,被视为行业发展的利好消息。2023年1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受理NMN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但在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新一批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包括NMN在内的21种新品种被列入名单中。而日前相关电商平台的下架建议,使得NMN正式进入国内又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NMN产品的功效并不被监管部门认可,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以及监管盲区。”行业人士樊晓军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国内知网上关于NMN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工艺以及理论研究,并未有相关的人体和临床试验。樊晓军告诉记者,NMN的抗衰老功效在国内并未有相关的临床试验支撑,且相关功效并不在规定的保健品功效范围之内。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NMN想要以抗衰老的名义进入中国市场,仍有待商榷。

今年4月,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发布的《关于跨境电商渠道购买含NMN成分食品的风险提示》指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相关商品符合原产地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但可能与我国标准或有关要求存在差异。2023年4月,北京一品天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经营的压片糖果就因宣传其含有NMN成分,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没20.8万元。

“就产品功效来看,目前NMN产品不可能以‘抗衰老’的功效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继而成为保健品,因为国内保健品的功效仅限于27种,其中不包括延缓衰老。”樊晓军说,“但不排除未来NMN产品会以其他功效通过审批,一旦通过审批就意味着,在国内NMN产品不允许有任何关于延缓衰老功效的宣传。”

商业价值不减

虽然NMN产品在国内未被允许作为食品和保健食品,但其商业价值不减。国内的保健品龙头企业华熙生物、汤臣倍健等均在此领域有所布局。

在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健食品新功能及产品技术评价实施细则(试行)》,鼓励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保健食品功能创新和产品研发。“这意味着国内限制保健品的功效仅限于27种的局面,未来可能会被改变。”钟凯认为,因此未来NMN仍具备市场发展前景。

具体来看,有媒体称,2019年全球NMN市场规模约为1.5亿美元,而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0亿美元。中信证券发布的NMN深度行业研报显示,中国市场近些年保健品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过去10年复合增速9.5%。根据测算,当前国内每1%保健品人口对应的NMN市场空间为304亿元,伴随未来抗衰老产品的不断推广,保健品行业远期市场有望达到千亿规模。

樊晓军告诉记者,虽然目前NMN产品具有很高的人气,但从保健食品行业来看,其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高净值的年轻群体中,因此规模有限,“目前,由于大环境的影响,直销和会销受到了高强度的监管,这就使得NMN产品不能落地销售,也使得其在国内的受众有限。”

对此,钟凯认为,目前并未有强制性的文件完全禁止NMN通过跨境进入到国内,只是不断地发出警示、通告以及限制卖家宣传,也是在限制市场规模的同时,给予企业方研发的窗口和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NMN在国内已经被允许作为化妆品原料。根据国家药监局化妆品原料备案信息平台的信息,β-烟酰胺单核苷酸其备案号为国妆原备字20220002,该新原料的备案日期显示为2022年1月24日。且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以NMN作为化妆品原料备案获得国家药监局通过。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至2019年,中国获批上市的化妆品新原料仅有4个。但自《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2021年版)》实施以来,新原料备案全面提速,尤其是NMN,一年时间内4家企业备案5次。

“目前含有NMN的化妆产品已经应用到线下的美容院、美容机构,主要的产品渠道还是源自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地区。”一名化妆品领域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很多线下的门店对于相关产品的政策并不了解,但看到境外有更好的产品,总是会以各种方式很快在国内进行售卖和宣传。

在化妆品领域,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抢先将NMN应用在化妆品领域,涉及面膜、水乳、气垫霜、精华液等品类。目前,在电商平台销售的含有NMN的化妆品主要来自日本。美妆行业专家白云虎说:“NMN在化妆品领域具备非常大的市场前景,未来将会有相当多的具备生产和研发资质的企业跨界而来。”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