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行业掀投资热潮 头部企业如何突围内卷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e公司 黄翔2024-06-07 21:44

近年来,碳纤维行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提升,2023年国产碳纤维产能已达到全球产能的47.7%。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行业内卷现象也愈发严重,业内专家不断呼吁企业在追求市场份额的同时,更应关注产品质量的提升。而业内头部企业也在高性能碳纤维产品上加码发力,努力通过品质提升突围行业内卷。

6月6日,光威复材旗下内蒙古光威项目一期正式建成投产受到行业关注,记者也前往项目投产现场进行了实地探访。据悉,内蒙古光威项目计划总投资21亿元,实现年产高性能碳纤维10000吨。其中,项目一期建设年产4000吨高性能碳纤维产能,主要生产民用工业领域的碳纤维产品。

IMG_3298.jpeg

记者在光威碳纤碳化1号车间看到,数条乳白色的PAN原丝,经过氧化炉、低温碳化炉、高温碳化炉等一系列精密工序,最终成为了深黑色的碳纤维丝束。

IMG_3407.jpeg

记者了解到,目前内蒙古光威碳纤有限公司已实现聚合、蒸馏、原丝、碳化全线开车,生产线稳定运行150天以上,产品合格率98%;多个产品型号取得出口经营许可,可满足压力容器、碳碳复材、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众多领域客户的需求。

IMG_3302.jpeg

此番光威复材新项目的投产,正是碳纤维行业轰轰烈烈扩产运动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受益于下游市场的蓬勃发展,碳纤维行业正吸引大量资本涌入。相关机构统计,过去五年间,国内碳纤维相关企业数量增长了近三倍。

从投资项目来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光威复材、中简科技、神剑股份、中钢国际、东华科技等碳纤维上市公司相继投资扩建产能,投资额约70亿元,新增规划产能约1.2万吨。此外,光威复材、中复神鹰等头部企业近两年也有项目陆续投产。

《2023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碳纤维运行产能为14.08万吨,比上年增长25.7%。进入2024年,国内碳纤维产能持续增长。据百川盈孚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碳纤维新增产能6800吨/年,同比增长33.4%,环比增长5.66%。

投资热潮带动了碳纤维行业快速扩张,但同时,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受到关注。

“值得肯定的是,过去20多年来,国产碳纤维技术与产业发展成果显著,当前国产碳纤维在高性能化、低成本化这个领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很多产品基本上与国际领先产品保持了并跑。”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樑华表示。同时他也指出,“当前部分企业在追求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产品的研发投入和质量控制,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低质低价产品。这种现象不仅削弱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还对品牌信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业内企业对行业格局感受得更为深切。光威复材董事长卢钊钧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碳纤维行业正经历快速上产能的阶段,业内很多企业加大碳纤维大丝束、低成本领域的产能竞争,低成本碳纤维领域很快将进入红海市场。而作为头部企业的破局之路,关键在于产业链的布局以及产品质量提升。

“国产碳纤维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整个产业链角度来看待,下游复合材料环节一直想要碳纤维降本,但其实并不应该那么严苛地要求碳纤维企业提高开机率、降成本。”徐樑华认为,碳纤维对复合材料的贡献更多的是它的质量,而不是它的成本。“如果碳纤维的质量好,复合材料的质量提高,终端用户的产品更顺利推广,整体效益就可以体现出来了,最终综合来看,成本其实是下降的。”

卢钊钧向记者坦言,“碳纤维是一个‘慢热’的行业,因为客户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尤其是一些特殊领域需要锁定工艺和生产线,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产品的选用,因此不能盲目做大,做强比做大更重要。”

卢钊钧表示,“正由于这样的行业特性,因此光威复材坚定地往下游走,根据客户的高端复材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建立深度合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努力为终端伙伴稳定创造价值。”

责任编辑: 臧晓松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