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方舟壹号”来了,瞄准百万亿级大市场!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安宇飞2024-06-29 22:38

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个人智能化时代中,苹果是开拓者;在新能源汽车开启的出行智能化时代中,特斯拉和比亚迪等车企是引领者;在如今的空间智能化时代,华为想要成为先行者。

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简称“中国住博会”)上,华为牵头申报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屋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华为“方舟壹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正式揭牌。

据了解,华为“方舟壹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是国内首个空间智能化大型开放实验室。华为终端BG全屋智能产品线总裁邵洋曾表示,空间智能化是一个20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5万亿元)的巨大市场,华为与合作伙伴将从连接、交互和生态进行突破。

华为乘“方舟”,探索空间智能化蓝海

位于广东深圳的“方舟壹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是中国首个超大型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由华为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深圳市龙岗区住房和建设局、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大学等6家单位共同建设。

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据了解,“方舟壹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首期占地8600㎡,全实景沉浸式展示了别墅、公寓、酒店、办公室、会议室、学校、医院等使用智能设备的场景。该实验室由政府、华为及企业伙伴三方共建,从标准研究、产业政策、场景创新、方案孵化、商业模式到商业落地,聚合产业链生态伙伴,带动全屋智能产业发展升级。

“方舟壹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的背后,是华为“1+2+N”的全屋智能战略。其中,“1”是指1个智能主机,作为“全屋总指挥”,是AI和互联网双中枢。据了解,智能主机会搭载HarmonyOS AI引擎,化身拥有集学习、计算、决策、控制于一体的“智慧大脑”,针对空气、阳光、水等家居条件进行动态预判,更好地为生活起居服务。

“2”是指两种交互方式,即全屋中控家族(中控屏、智能音箱等)与智慧生活APP,通过这些设备或软件进行全屋智能家居产品的集中管理。而“N”则代表多个子系统,包括照明、遮阳、安防、冷暖新风、网络、影音娱乐、用水、能耗等,覆盖家居生活所使用的各种产品。

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曾表示,房地产是全球第一大产业,但至今都没有走进智能化,华为全屋智能的目标是“有电的地方就可以走向智能化”。根据IDC数据,2022年仅有2%的智能家居设备服务于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全屋智能产业市场广阔。

而发展全屋智能,华为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不断扩大“朋友圈”,以产业链合作形成合力,从而加速空间智能化新时代的到来。6月25日,华为与居然之家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共同深化数智化合作。5月22日,华为与华润置地签署全屋智能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在行业内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在华为终端全屋智能业务及其他相关领域展开合作。

1月17日,万科与华为在深圳举行全屋智能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双方将以高标准创建智慧建筑示范项目,在住宅、酒店、办公区、写字楼、售楼部、商业、园区等业态及项目中结合华为全屋智能,打造有标杆意义的空间智能解决方案落地案例。同时,双方将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品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目前,万科与华为已经在深圳、东莞、南宁、长沙、南京等城市共同打造了一批全屋智能项目。

IDC预计,2022年—2026年中国全屋智能市场规模有望在厂商竞争、方案标准化、技术演进的推动下不断扩大,预计市场销售额将以46.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

深圳按下“加速键”,新建住宅将实施全屋智能

而“方舟壹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坐落于深圳并非偶然,除了华为总部就在深圳之外,深圳本身对全屋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也排在全国前列。

5月,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深圳市关于加快全屋智能应用提升城市建筑品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建住宅以及政府投资新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全面实施全屋智能应用。

尽管《意见》仍是征求意见稿,但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领域全面实施全屋智能应用,体现了深圳发展全屋智能产业的决心。

对新建住宅而言,《意见》提出:在新建居住建筑应用方面,自2024年8月1日起,新立项政府投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及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实施全屋智能;自2025年1月1日起,新立项(核准备案)住宅项目应配置楼宇对讲、入侵报警等基本智能产品,预留居家异常行为监控、紧急呼叫、健康管理等适老化智能产品的设置条件。

对新建公共建筑而言,《意见》提出:自2025年1月1日起,新立项(核准备案)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应实施全屋智能应用。

《意见》显示,到2025年深入实施国家级数字家庭试点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家庭建设路径和服务模式。加大全屋智能技术推广应用,全屋智能逐步成为新时期“好房子”建设基本要求,全屋智能技术、标准、软件、硬件等基础支撑更加完备,全屋智能产业应用生态基本形成。

目前,深圳智能家居产业发展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6月28日,深圳市“智能家居”概念上市公司数量共27家,数量位居全国各城市第一。2023年,这些上市公司总营收达1529.5亿元。

根据CSHIA Research对华为、小度、Aqara、欧瑞博、摩根等品牌的线下已开门店进行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10月我国全屋智能门店达3350家,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650家。中原证券研报认为,当前全屋智能品牌正在加速线下门店的布局,随着物联网新技术全面融入空间智能化,产品和产业链有望得到重塑,智能家居行业有望迈入快速增长期。

校对:赵燕


责任编辑: 阙福生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