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亿!又一家券商定增融资落定,什么信号?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券商中国 云中鹮2023-11-10 10:58

继国海证券之后,又一家券商定增落定。

11月9日晚间,粤开证券发布定增认购结果公告,该公司此次股票定向发行认购对象合计4人,募集资金合计3.24亿元。这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证监会相关政策要拓展优质证券公司资本空间之后,不到两周内券业再融资落定的第二家。

实际募资3.24亿元

最近一段时间,从中央到监管部门,针对国有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的暖风频吹。上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同时还特别提到,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11月3日,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的征求意见稿中也特别强调:要拓展优质证券公司资本空间,支持合规稳健的优质证券公司适度拓展资本空间,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做优做强。

粤开证券在此背景下落地定增,意义更加特别。不过相比于11月2日的发行认购公告,粤开证券此次实际发行股份比预期减少了6202.39万股,募资总额为3.24亿元,比预期减少了1.02亿元。

粤开证券对此表示,截至该次股票定向发行缴款截止时间,四名认购对象中,上海银科创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银科”)因自身原因减少认购3272.73万股,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开控股”)依据同比例增资的约定,相应减少认购2929.66万股。

根据此前的《关于对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协议增资工作的批复》及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决议,粤开证券控股股东广开控股计划同比例(47.24%)增资,其他新增发行对象计划认购比例不超过该公司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5%(不含)。

不过,粤开证券表示认可上海银科未按发行认购公告缴纳认购金额的情况,不追究违约责任。“除上述情况外,其他认购对象均已按照认购要求足额缴纳认购款。”

筹划定增已超3年

公开信息显示,自2019年广开控股成为粤开证券控股股东以来,不断加大了对粤开证券经营发展的资本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6月末,粤开证券向控股股东借入的次级债务本金余额达33亿元,与其净资产之比约为65%。

为获取更稳定的长期资金支持,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2021年4月,粤开证券提出了预计募资总额不超过150亿元的定增方案。该公司希望借此快速增加资本实力,实现“力争5年内跻身行业前列”的目标。

然而此后受疫情反复、地缘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资本市场景气度降低,原定增方案的实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于是在2022年5月17日,粤开证券主动终止原定向增发的行政许可申请,并拟以优化后的定增方案取代原有方案重新申报。

直到2022年11月28日,粤开证券才终于收到证监会批复,核准其定向发行不超过30.3亿新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然而如今到了最终认购阶段,粤开证券此轮定增募资金额最终定在了3.24亿元。

再融资审核未放松

进入11月,已有国海证券和粤开证券两家券商完成了定增融资事项,尽管最终募资结果与计划仍存在一定差距,但仍让人对上市券商的再融资审核增添了一丝乐观预期。

不过多名接近监管的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代表证券公司再融资,乃至A股再融资市场在短期内会重新加速。

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提出“证券公司要走资本节约型道路”。今年以来,已有财达证券、南京证券、国联证券、中泰证券因此对定增再融资方案进行修订,中金公司、华泰证券更是在10月相继宣布终止百亿规模的配股计划。

Wind数据显示,目前仍在筹划再融资的上市券商共有6家,分别是国联证券、财达证券、中泰证券、浙商证券、南京证券和天风证券,计划募资金额最高为80亿元,最低为40亿元。而锦龙股份几经变更的定增计划,计划募资金额更是仅为27.56亿元。

事实上,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监管部门也在不断收紧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核。比如今年8月,中国证监会宣布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对优化IPO、再融资提出六项监管安排,其中有五项直指再融资。

平安证券策略研究团队表示,从已有实践来看,近期A股再融资节奏已有放缓,监管加大对项目的质量把关。今年9-10月,A股再融资节奏有所放缓,新增实施再融资家数为72家,合计募集资金689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下滑19.1%和57.9%。

中信证券的研报也显示,今年9月,市场仅有32个定增项目完成发行,募资总额351.7亿元,环比减少42.2%。总体而言,定增和可转债募资规模环比回落,定价类定增折价率显著降低。同时证监会收紧再融资,新批露预案数量显著减少。

据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统计,10月上市公司定增项目审核注册节奏放缓,过会及注册项目数合计21个,环比减少15个;证监会注册通过的7个项目,从过会到证监会注册通过周期环比延长43.18%至63天。

校对:陶谦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