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券投资中,不管是股票、债券还是可转换债券,一个比较糟糕的情况是,我们会遇到一些隐瞒真相的企业。正如我非常喜欢的马克﹒吐温的那句名言所说,“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论”。相对于经营情况比较差的企业来说,隐瞒真相的企业更糟糕。
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较差,只要这种差的情况,是已经被投资者了解的,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投资者可以要求更低的股票估值、更高的债券收益率,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获得一个稳妥的投资架构。
退一步来说,即使这种情况变得更糟糕,投资者也往往会心有准备。同时,本来就比较糟糕的情况,往往意味着比较低廉的价格,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情况变得更糟糕,价格的下跌也不会厉害到哪里去。
但是,如果这家公司隐瞒了真实的情况(一般是糟糕的情况),而投资者又不了解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打击,往往更加致命。投资者会把一家有实际问题的公司,误认为是好公司,从而给出很高的估值,还会加上很重的仓位。
结果,当一家被误认为是好公司的公司,突然爆出惊人的问题时,市场的恐慌会给这种公司的股价以严重的打击。从高估值到低估值的过程往往是极其痛苦的,常常比经营本来就差的公司,从低估值到更低估值的过程更加痛苦。这种痛苦的股价下跌,加上“以为是家好公司所以配了更重的仓位”,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损失。
那么,投资者怎样鉴别这类隐瞒真相的公司呢?相比于高估值的公司、基本面差的公司,隐瞒真相的公司很难被发现。高估值的公司看看股票价格就能发现,基本面差的公司翻翻报表,也基本就能了解个七七八八。但是,隐瞒真相的公司,却需要更加细致、机智的分析方法。
首先,投资者需要了解报表中有没有特别不匹配的地方。比如现金流和收入不匹配,利润率和行业其它公司相差太大,利息收入和账面现金相差太大,税收增长情况和收入利润情况不匹配,员工工资和公司描述的经营情况不匹配,等等。
由于财务报表和附注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隐瞒真相的公司很难把所有的条件都弥补上。通过仔细的分析,有经验的财务工作者往往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其次,投资者需要实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感受企业的上下游对企业的评价,看看这些评价、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在消费者中的口碑,和财务数据体现的情况是不是一致?有没有出现消费者根本不喜欢企业的产品,但是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很快的情况?有没有投资项目进展缓慢、实地考察根本没怎么开工,但是在报表上投资支出巨大的情况?企业高于行业的利润率,是否能被企业的产品比对手更优质所证实?
这种从各个渠道实际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法,被菲利普﹒费雪(Phillip Fisher)在著作《普通股票和不普通的利润》(Common Stock and Uncommon Profit)中称为“小道消息聊天法”(Scuttlebutt Method)。在这本沃伦﹒巴菲特强烈推荐的小书中,费雪仔细描述了这种“通过生活中各个角度的观察,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的方法。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找来一看。
在使用“小道消息聊天法”了解企业时,投资者会遇到自己能力的边界。简单来说,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企业、和自己工作专业相关的企业,会更容易了解一些。而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容易接触到的行业,比如一些B2B的行业(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比如提供商业服务、商业机器、行业中间半成品的行业,就比较难以了解。
这时候,投资者应当认识到这种边界的存在,不要妄图一下超越这种边界。过度尝试超越这种边界,往往会带来不够准确的判断。投资者应当果断的甄别出那些自己不太可能真正了解的行业,学会对这些投资机会说“不”。但是同时,如果有条件的话,投资者也应当逐步尝试去拓宽自己的边界,以期在遥远的将来,能够有能力判断更多的公司。
然后,投资者还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寻找是否有对一家公司的质疑分析。在现代这个信息社会,很难有一家公司,完美的隐藏自己所有的问题、扮演非常正面的角色,是很困难的。总是会有一些新闻媒体,从各个角度,挖掘出背后隐瞒的真相。所以,借助新闻媒体的分析,往往可以了解需要大量工作才能分析出来的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使用新闻媒体的报道,也要注意其中可能碰到的局限。有时候一些新闻报道会过度夸张一家公司的问题,或者把“隐瞒真相的公司”和“经营情况欠佳的公司”混同起来。所以,在使用新闻报道对一家公司做背景调查的时候,投资者需要甄别各种情况,不能犯“拿来主义”的错误。
此外,仓位的分散,也是躲避隐瞒真相的企业的有效方法。对于任何投资者来说,想要完美规避市场上任何一个问题,无疑是不现实的。资本市场的问题错综复杂, 许多问题出在投资者没有可能了解的细分领域,甚至是上市公司主体之外。所以,对于专业的投资者来说,一定需要依靠仓位的分散,来应对无法预测的灾难带来的损失。
最后,在甄别隐瞒真相的企业的过程中,投资者一定要排除一种思想,就是“市场总是有道理的”、“市场一定是正确的”、“那些高薪的专业投资者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投资者过于相信市场的现行价格和估值,认为“既然报表这么好、股价这么好,就不能有什么问题”,那么这种丧失警觉性的态度本身,就会导致糟糕的问题。
其实,在很多时候,市场根本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稳定。我曾经问一个职业投资者,为什么某某公司很多人都觉得基本面其实有隐藏的问题,但是还是要买?他回答我说,“因为这个公司的股价一直在涨啊,别人都赚钱了你赚不到钱,你怎么交差?”从这个例子里,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种惰性的盲从,以及这种盲从、独立性缺乏导致的错误价格。而这不理性的市场,与隐藏真相的企业一起,才是一个又一个问题真正的源头。
(作者系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研发中心执行总监)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