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转眼间已经经历了30年牛熊交替的风雨历程。30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中国证券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参与人数最多、规模名列全球第二的资本市场。在千千万万个人投资者中,我便是其中的一员,从开市至今,是参与者和见证者,同时又是获益者。
我至今还保留着一张纸质的股东代码卡(1993年后改名为证券账户卡),是在1991年由深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发出的,编号为0040973。与目前一亿六千万个人投资者总数进行排列,应是敢“闯”敢“试”的第一梯队。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运作。1991年12月,在深圳市第一次公开发售股票认购表,每张价壹元,但必须在二天内交回出售点。据说,至第二天结束时余下的认购表还有很多,无人问津。幸运的是,我用了13张身份证购买的认购表,后来摇号抽签后,竟有二张中签,而且都是深南玻,每张可购2000股。真是喜出望外!1922年是我国证券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一月,邓小平同志南巡到深圳,发出了“证券、股票……要坚决试”的号召,从而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股票热。证券营业部大厅,大大小小的电子显示屏,闪动着红绿数字,股民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观着,议论着;买卖股票的股民,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进出。很幸运,深南玻在3月份上市,从每股3元多炒至10多元直至20多元。在这种情景下,为了卖出深南玻4千股,我不得不雇请了2个“黄牛”排队,从而获得了股市的第一桶金。1992年8月上旬,那是激情燃烧的日子,人民群众参与股票市场的热情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人流,每人携带数十张至几百张内地身份证,纷纷涌入深圳,欲购买公开发售的股票认购证,一份认购证需要10张身份证加上1000元,但保证中签一张。每个银行网点和证券营业部门前,都排起了绵延几百米甚至数千米的长长队伍,无论男女老少,排队者中后面一个必定紧紧抱着前面一个,以免被插队或挤脱。第一轮认购证,绝大部分被内部人员瓜分了,外面排队的人员几乎都没有买到,从而激起了人们的愤怒,他们组织游行队伍,高呼反腐败的口号,从火车站游行到市政府,要求惩办那些内部瓜分认购证的人员。这就是“8.10”事件。为了平息风波,市政府决定提前开启第二轮发售。广大群众整齐排队,有序认购。我不得不亲自出马,同时雇请了三个小青年一同排队购买,共购得5张认购证。后来摇号,中签5张。记得其中有深中集和深能源各一张,每张1000股。这5张中签表上市后,都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随着股市蓬勃发展,股民快速增加,证券市场需要一种权威的声音,专业的资讯,在这种形势下,1993年11月,《证券时报》应时创刊了。《证券时报》的创刊发行,受到了广大市场人士和千千万万股民的欢迎!
从此,便开启了我与《证券时报》的不解情缘。
《证券时报》第一次出现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是在1993年11月,那时我在市府二办上班,每天上午,送报员会把时报早早送来,而且是免费赠阅,它激发了我强烈的学习兴趣。二十七年来,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我从未间断过阅读时报,即使是在退休后,我都自费订阅,许多关于证券方面的知识和股市中的操作技能,我都是从时报上学习得来的,它成了自己情深谊长的良师益友。
在这里,仅举一例以说明。2015年从一月份开始的大牛市,史称“成长牛”,人们称谓“杠杆牛”,沪市成交量常破万亿,以至交易系统“爆表”。新老股民个个喜气洋洋,谈股论金,眉飞色舞。我国股市历来是牛短熊长,已经走了四五个月的牛市,风险累积大增。记得当时《证券时报》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牛市来之不易,尤需风险提醒”,本人阅读后很受启发,经过深思熟虑,认识到股市大盘随时有变盘的可能,因此,在6月上旬,悉数卖出所持股票,保住了已有的获利,避免了一次大的失误!
《证券时报》创刊十周年期间,我曾参与“我与《证券时报》”征文,撰稿《我的好参谋》一文,发表在2003年11月25日的“专刊”上。2013年11月,《证券时报》为纪念创刊20周年,本人被编辑部邀请,参加了读者座谈会,并参观了时报编辑部。这二件事,促使本人与证券市场和《证券时报》的情缘更加深厚……
回忆往事,我与股市,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展望未来,我希望,再与股市续缘30年!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