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股发行方式,很象是“摸奖游戏”,普通投资者根本不了解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事实上也无法了解,虽然在相关网站和报纸上也刊登了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但由于内容太多,太专业,再加上不一定能中签,我估计普通投资者能认真看看招股说明书的人极少,申购基本上是盲目的。又因新股发行上市只是公司部分股票上巿,中签的人少,买卖不平衡,只要大盘不是很低迷,新股上市很容易高开,这给“炒新”提供了一定的生存土壤,造成了一级市场虚假繁荣。新股发行注册制在股市这种环境下,容易影响新股的合理定价。“中签“,“炒新”并不能给大多数投资者带来正收益,加上后面发行人存量股票上市,使得相关个股震荡加剧,这些都不利于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证券市场,能不能有个中国特色的新股发行方式呢?建议:
设立专门投资新股的基金(简称:投新基金)。
每家证券公司以及证券投资基金公司均可设立一只“投新基金”,管理层认为合格的机构也可以设立“投新基金”,这样“投新基金”差不多能有一、两百只,承接新股发行应该没什么问题。
“投新基金”资金来源:参照当前“市值配售”方式,持有二级市场股票的,才能申购“投新基金”,这种以市值配售“投新基金”的方式,虽然投资者只是间接获得新股,但比起新股摇号抽签要均平得多。“投新基金”刚开始运行时期,市值配售“投新基金”可根据新股发行资金需求分阶段进行,具体操作再根据实际需要制定。
今后新股不再向普通机构和投资者发行,只能向“投新基金”发行。
“投新基金”之间可以互相买卖持有的股票,但不得买卖已在二级市场上市的股票,这是为了“投新基金”能把精力放在对新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的调研上。
3─5年后,“投新基金”持有的公司股票全部获得流通以后,“投新基金”应将这些公司股票全部转卖到二级市场,获得的利润分配给基金持有人,本金仍然留在”投新基金“公司,继续用于新股发行。
“投新基金”持有人的基金份额,可通过封闭基金交易模式进行交易。
还有一点不成熟的意见:现在公司发行新股后,因公司运营原因,募集资金需要分批投入,因此很大一部分资金闲置,常常被上市公司用来理财。如果“投新基金”认购新股后,也能分批付款,这样同样资金就能多满足几家公司发行股票需求了。
在“投新基金”认购新股初期,因为新股发行不在二级市场上市,大盘可以腾出空间和时间承接以前发行的全部未流通股份,以后二级市场基本上股票都是全流通了。
谨以此建议献给中国“资本市场30周年”。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