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熟悉的炒股友人普遍年过花甲,一些人已年近古稀,她们多数人曾在国有企业担任中层管理工作,平时素以头脑冷静处事谨慎而著称,年轻人常说他们是保守有余,锐气不足,畏首畏尾,缺乏闯劲。这些人从企业提前退休后,尽管在家里无所事事,却一度远离股市,认定自己不具备面对风险的承受力。但这几年眼看着周围的人在股海里纵横驰骋,游刃有余,投入产出的回报比存款高出不少,加上家人和亲朋的反复游说,更源于每月收入的减少,囊中羞涩,在深入观察分析之后,开始投入股市,成了股龄很短年龄很高的新股民。在7、8年的光景里,由于全神贯注,倾力投入,审时度势,精打细算,虽投入资金不多,可炒股收益较为稳定。难能可贵的是,出于职业特点,倒是善于总结,扬长避短,不断纠偏,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自创的炒股经。
固定投资限额。和多数散户一样,他们的家庭是典型的工薪阶层,虽然省吃俭用存了一些钱,实属来之不易。因而老马从进入股市开始就订了一条不变的原则,投入的资金永远保持在20万元左右。为此还在银行开了一个与股市联动的银行卡,随时将炒股赚的高于本金的钱打回存折,这样一方面能及时知道炒股盈亏,另一方面迫使自己不能头脑发热,不顾血本地增加投入,避免遭受太大的损失。此招在2015年股市快速上涨和随后而至的暴跌中,既赚到了不多却实惠的钱,也避免了头脑发热一条路走到黑的弯路,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坚持短线操作。在步入股市一段时间后,他们认为,尽管长期持股会获得不错的收益,但对于投入资金少,承受能力弱,不愿长厮守的老散户来说,似乎更乐于玩短线,快换股,防套牢,保底线,即便由于频繁操作使有些该赚的钱没有赚到手,还交了不少手续费,却仍然能够做到多赚少亏,甚至小赚不亏。不妨举例说明,他们曾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在36元的价位分别买进5千股同一只绩优股,以后在50元左右时果断抛出,足足赚了2万余元,现在这几人当中手里基本没有被套的股票。
不睬小道消息。初入股市时有一种心理,就是伴着“行家”走,跟着“高手”行,选股前先打听信息,下单时再看别人动作,加上证券公司门前一批热心讲解行情,透露“内部消息”人士的渲染,索性就人家买什么,何时买,买多少,哪时卖,哪个价位卖,一律照本宣科,照方吃药。结果因为不了解大盘走势,不分析公司业绩,所买的股票大都牢牢套住。待他心急火燎地问给予过悉心指导的“专家”时,人家不无讥讽地反问: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是你炒股还是我炒股呢?听后只能是欲哭无泪,打落牙齿咽在肚子里。他由此悟出,证券市场有其自身运行规律,每只股票的跌涨也并非不可预测,重要的是要学会理性研判,防止盲从冲动,尤其不能轻信那些像雨像雾又像风的小道消息。
俗话说,蛇有蛇路,鼠有鼠径。上了年纪的散户股民确实跟不上生机勃发的年轻股民的思维和步伐,更缺乏人到中年实力雄厚的中生代的心机和资金,但他们也有自身优势,理性冷静,慎终如始,勤于思考,取长补短,用一些看似笨拙却很实用的方式在股市中运作,经常总结得失,丰富了退休生活,开阔了知识视野,倒也乐此不疲,颇感欣慰。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