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曾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能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换句话说,为人处世,应当有一个健康、稳定、客观的良好心态。在投资的漫漫长路上,是否有这样良好的心态决定了投资的成败。
心态对于投资真的有这么重要吗?还记得起始于2005年底,创下6124点历史新高的那轮波澜壮阔的超级大牛市吗,中国内地沪深两市股指一路飚高,大有井喷之势。在前所未有的大牛市的市场环境下,在越来越浓厚的赚钱效应下,在“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媒体宣传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蜂拥而至,不断加入到投资理财的千万大军中来。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内地股民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亿。可是,这么多的投资者,在这一轮超级大牛市之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赚到了钱的呢?
据当时的市场统计,除公募基金和一部分机构投资者在2007年底是纯盈利状态外,其它占有市场份额70%以上散户的收益状态却并不乐观。这似乎与大牛市的背景格格不入。许多人不明白,在这么好的市场环境下,怎么还有那么多人赚不到钱呢?这是由于被大多数人忽视的投资心态出了问题。
一名理性、成熟的投资者都有着非常稳定、客观的良好心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懂得风控的重要意义。在投资中必须牢记:控制风险永远比赚钱更重要,很多投资者往往非常激进,常常是全仓杀入,仿佛账户中留一分钱都是浪费,更有甚者还有动用养老基金、参与高息贷款、甚至是抵押房产筹集资金的极端方式来进行投资。这样激进的投资方式无疑是相当危险的,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旦市场剧烈震荡或是投资标的出现黑天鹅,巨额亏损将不可避免。媒体曾报道一位老者用自己和老伴的养老金进行权证操作,结果因为操作失误,造成了10万本金血本无归的惨剧。
另外,要防范自己患上红眼病。不要因为别人在风险投资上赚了很多就贸然改变自己的资产规划,不要频繁的改换自己的投资品种,朝三暮四的结果往往不是踏空就是造成无法补救的亏损。笔者就曾在5400点时购入保本型基金,后来由于该基金收益太少,就全部转换为偏股型基金,结果在6124点之后全线套牢。
还有的投资者,投资失败后一蹶不振,终日茶不思、饭不想,仿佛世界末日到来。这种心态也是非常有害的。应该看到,股市在资本市场的内在规律作用下始终处于上下波动之中,这既体现了投资风险,也蕴含了大量的机会,对此应该有客观的认识。投资者不能把投资当成生活的全部,不能因市场暴涨而欣喜若狂、因指数暴跌而垂头丧气,否则投资就有可能变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从而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在投资中比拼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信息,更重要的是在比拼谁的心态更稳定、更健康。只有在漫漫投资上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有可能笑傲市场,获得可观稳定的收益。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