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的理性生活,就是用上一定的钱用作基金,去投资,不会像有的人倾其所有去玩股,我稳坐钓鱼台,看准了就抛一把,赚一些钱,然后又“滾雪球”去投股。这就是我的理性基金“游戏”法。
我一直信奉“法无定法”、“水无常形”的理念,我认为没有一个所谓绝对正确的投资理财的策略,具体选择什么样的股市投资理财策略要从所处的宏观的市场环境和微观的自身特质两方面因人而异来决定。基于对中国长期经济的乐观判断和我的朋友们的状况,我采取了相对激进些的投资方式,比如加大在股票上的投资比例。并不是说激进就能获得高的回报,而是如果不激进些的话,就丧失了充分分享中国经济成长果实的大好机会。因为我的朋友们相对会占有更多的信息、更能够独立思考,当然还有一定的余钱做基础了。
报考大学时,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上,我的“理性”第一次表现出来。
我读大学时就是读的审计专业。在念大三时,当时中国股市刚刚启动,我是学金融专业的,在老师带领下模拟操作了一回。当时入市门槛太高,得有10 万元,但我知道,这种状况不会长久,因此从未放弃关注。1997 年,股市门槛终于降到5000 元,我立即就介入了,赚了几年。这笔钱是我额外的“游戏”收入。之后,我就用赚来的钱用作投资基金,年年去炒。赚了亏了心不急,气不馁,以后看准了再去捞一把。
相信自己,大胆地投资,小心地操作。我至今还记得看到过的这样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说,一位在证券公司门口卖报的老太太,无论股市行情好与坏她都能挣到钱。这是因为,行情好时来证券公司的人多这样便可以多卖些报,而行情不好时来证券公司的人稀稀落落甚至没几个人来看盘的时候她就用她卖报赚的钱去选一支股买进,持有在手中直至来证券公司的人又熙熙攘攘的时候卖出;另一个故事是说,一位老太太以两千元的本金进入股市,她对自己的投资收益期望不高,如果能赚到一二十元钱就将买进的股票卖出,她总是对自己说能挣到买菜钱就好,经过了 N年说是已挣到了二十万,听起来似乎有些悬,可是这两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范例。相信他人不如相信自己,在股市中谨记:不追高地买进,不贪心地卖出。
看到别人挣钱就想自己也能挣到,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其实当我听到谁谁挣钱了已经就是危险要来的时候,试想这时候我买进了,挣到钱的人也就可以卖出走人了,反正赚钱了嘛。而卖出的时候,不要看到卖出之后那只股票疯涨而后悔不迭,因为我只能看到我卖出的那个点位,而是看不到后来的,否则我就是庄家而不是小散了。赚自己能赚到的那部分,我的心态也会不急不躁。如果能这样做下来,每年的收益应该在5%-10% 之间的,这就比存在银行取得的利息甚至比买国债、基金所取得的收益要高得多划算得多。不过在“玩游戏”时我时刻谨记着: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根弦绷得紧紧的,时时讲,天天讲,年年讲,一刻也没有忘。“玩游戏”挣钱是一种乐趣,虽然有成功也有失败,可也乐在其中。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