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晚间,英飞特(300582)发布公告,为充分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专业资源及投资管理优势,促进公司长远发展,公司拟投资3000万元作为有限合伙人认购杭州芯岚微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芯岚微)的基金份额。A股“上市公司+产业基金”再添新成员。
当越来越多的硬科技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如何在科技日新月异、技术快速迭代环境中突围。2020年,随着注册制、科创板的东风,通过“上市公司+产业基金”进行战略整合产业链或发现新的利润区,正在再一次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选择。截止2020年12月中旬,超过80家公司公告对外投资设立产业基金。
投资形态各异,“硬科技”、“高成长”成为新宠
2020年10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政策鼓励下,上市公司关于优质资产投资的热情空前高涨。上述80多家公司公告中,虽然各家基金设立目的有差异,既有横向整合、纵向行业整合、也有多元化战略,亦或是单纯的财务投资,但硬科技、高成长均被列为投资标的的必要条件。
以万科A为例,其通过参股基金实施多元化战略。10月8日,万科A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子公司万科成都与天津荣泰成长、比亚迪工业等拟共同投资规模为11.01亿元的“和谐鼎泰基金”,该基金主要投资于科技、物流等领域的优秀子基金。
司太立则通过设立基金进行产业链纵向整合。11月26日,司太立公告联合国投聚力、国投并购及跟投员工共同发起设立规模10亿元的产业基金,旨在为公司造影剂领域的产业整合提供支持,推动公司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向纵深发展。
在众多案例中,如果运营得当,产业基金正在成为助推上市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如爱尔眼科,其在运用产业基金进行项目投并的5年中,营收增长2.7倍,净利润增长3.6倍,市值更是增长6.98倍。
上市公司作为财务投资人,若能借力外部专业力量,通过产业基金形式,既能够快速增强盈利能力,亦可通过体外培育形式降低直接投资带来的风险;此外,上市公司还能够获得投后退出收益。在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行,IPO速度逐渐增加的大背景下,财务投资的吸引力已经不亚于产业并购。
注册制深入推进 半导体生物医药成亮眼群体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和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产业基金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科创板一年来累计上市公司140家,总市值接近2.8万亿,合计融资超过2000亿元。2020年下半年,预计将有5000亿元市值的限售股陆续解禁,这其中94.4%均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这成为众多PE机构的“收获期”。
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及生物医药企业,成为科创板亮眼群体。数据显示,在科创板前10大市值公司中,半导体相关公司有5个席位,占半壁江山;在生物医药行业,自2019年7月份至2020年11月底有39家企业登陆科创板、5家登陆创业板、7家登陆主板。
此次英飞特投资的芯岚微,是一支专注模拟/数模混合芯片、功率芯片、5G、传感器等泛模拟芯片领域产业基金。英飞特表示,通过投资产业投资基金,依托基金合伙人的专业团队优势、项目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积极寻找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拓展公司在半导体产业的投资渠道,获取新的投资机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公司整合产业资源,促进公司的业务升级和战略布局,提升公司综合竞争能力。
财务投资亦不忘“产业协同”
公开资料显示,芯岚微目前投资项目包括杭州艾诺半导体和深圳中科四合。其中,艾诺半导体成立于2019年12月,致力于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电源芯片和模块的研发,其股东包括了台湾混合信号和模拟IC上市公司矽力杰。中科四合股东中包括中科院及中航工业旗下产业基金,是为国内领先的电子线路保护器件、功率器件/模组产品的综合服务供应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家公司的产品,均与英飞特当前研发、生产的LED驱动电源、新能源车载充电器等产品相关,通过此次股权合作,英飞特有望凭借下游用户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标的公司开拓新的应用空间。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