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财大绿金院高级学术顾问、中财绿指首席顾问施懿宸: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ESG信息强制披露是必然趋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黄宗彦2023-02-05 18:34

万众瞩目的全面注册制正加快落地脚步。2月1日,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指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目标是,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并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

可以预见的是,实行全面注册制改革后,A股国际化、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松进严退”的机制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需要融资的优质企业快速获得资本支持,还能大幅减少过去一直被诟病的各种信披怪象、加快垃圾股出清,倒逼上市公司加强规范运作,提高自律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全面注册制希望达成的愿景,与ESG价值观不谋而合。或者说,ESG表现良好的公司,更能在全面注册制时代竞争、生存和发展。那么,全面注册制将在发行阶段、信披要求、公司治理、ESG投资等方面对上市公司践行ESG产生哪些影响?上市公司又该从哪些重点入手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能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就此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发展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中财绿指首席顾问施懿宸教授。

上市公司提高信披水平是必然要求

NBD:相较以往的股票发行前审核阶段,全面注册制下,审核部门不再对企业的投资价值进行判断,这就意味着审查将更加聚焦于非财务绩效的审核。这是否意味着践行ESG对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要?如何评价全面注册制对ESG的影响和意义?

施懿宸:全面实行注册制加强了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把关,将由市场来决定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存在的价值,所以信息披露非常重要。未来信息披露将成为以市场化为导向发展的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上市企业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包括ESG信披水平,是市场的必然要求。

ESG信息披露是支持注册制完善制度建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和工具,因为它符合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一是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识别工具,二是体现企业信息披露的水平,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在全面注册制下,一方面,监管层面将通过更多关注非财务审核,更好地筛选优质企业,加强分层分类管理;另一方面,ESG相关要求的提高也将倒逼上市公司更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关注长期发展。

NBD:的确,全面注册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ESG信披越来越重要。而目前,A股的ESG信披还很不充分,ESG报告也是自发披露。在您看来,在全面注册制时代,ESG信披是否会被纳入强制披露?如何推动这一进程?

施懿宸:ESG作为可持续发展和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之一,其最终目的是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而在我国资本市场整体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ESG信息披露的发展也并非偶然,A股市场实现ESG信息强制披露是必然趋势。

当然,ESG信息披露强制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参考港交所的推动进程,可以采取“先鼓励-半强制-全部强制”三步走的路径进行推动。当前,证监会已经实现要求部分重点上市公司强制披露部分环境信息和治理信息,鼓励披露如公益、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社会信息,并已初步形成我国ESG信息披露的框架雏形。未来,监管部门可进一步加强整合,形成一套完善、规范且具有中国资本市场特色的ESG信息披露指引要求,更好地指导上市公司开展非财务信息披露工作。

强化内控环节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NBD:值得一提的是,注册制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监管力度,加快A股吐故纳新的速度。这就意味着,对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力和自律性提出更高要求。在您看来,为了顺应这种新的监管和发展趋势,当下上市公司治理能力最迫切需要提升的地方是什么?

施懿宸:传统的公司治理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ESG理念下则更关注公司长期价值,聚焦可持续发展,对可持续战略、组织管理、投资者关系、商业道德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

对此,上市公司需强化内部控制环节中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并主动融入ESG理念,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框架,配合内部机制提升整体助力能力。上市公司可通过建立ESG管理体系,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非财务风险、价值和影响,提高实体合规性的可见性来降低运营风险,减少跨业务职能监控其合规性绩效的时间及成本。在相关治理体系的评价指标方面,重点考察公司在股权结构、股东行为、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以及信息披露水平等方面的表现,包括但不限于董事会成员的多样性、组织结构与职能完善、薪酬合理性及透明度、非财务信息的信息披露质量等。

NBD:在投资端,全面注册制改革希望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那么,这对于提倡长期价值投资的ESG基金发展,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ESG基金是否会加速A股去散户化?

施懿宸:从成熟市场经验来看,注册制改革对市场投资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而散户缺乏对长期投资策略的了解,更多需依托于ESG公募基金、ESG理财等专业化金融投资产品来参与市场,因而对ESG基金来说将涌现更多市场需求。

但同时,由于我国ESG基金起步较晚,在ESG基金产品的规范和市场配套建设上仍需不断健全,且在产品创新上需进一步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整体而言,ESG基金发展仍需应对很多挑战。

警惕新能源、环保等标签的“漂绿”行为

NBD:全面注册制,也将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那些更加符合ESG发展理念的产业,如新能源、环保等,是否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青睐?

施懿宸:新能源、环保等绿色行业先天具有一定的ESG优势,能更快、更容易融入ESG理念,借道先行,因而在ESG投资中也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更多关注。

然而,市场也需警惕部分企业利用“新能源”“环保”等标签的“漂绿”行为。需要建立完善ESG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有效识别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维度的实践程度,进而筛选真正可持续的上市公司。

NBD:迎接全面注册制时代的到来,您对上市公司的ESG实践还有什么建议?

施懿宸:对上市公司着手推动ESG实践,我有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提高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意识。从被动到主动披露的过程,首先需要企业认识到ESG理念和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逐步提升企业ESG信息披露意愿和积极性,让上市公司真正关注ESG的发展机会与潜在风险,帮助企业充分了解ESG与企业转型发展的重大关联性,强化企业风险研究和转型意识,从外部引导转向内生发展动力。

二是提升ESG信息披露内容质量。从注册制发展趋势来看,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会不断提高,这也要求上市企业不断提升ESG信息披露报告质量。上市公司通过真实披露ESG信息,可以对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和绩效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公司发展的现状、优势和面临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企业ESG发展战略,从而促进公司可持续经营和发展,实现自身绿色转型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

三是完善上市公司ESG管理架构。上市公司可在自身ESG战略的构建上把ESG设为公司管理目标,构建适合自身的治理架构。同时,也可以结合公司治理现状、营业规模、业务的社会影响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ESG治理架构,并制定公司内部长远ESG管理方针,真正把ESG治理融入企业战略中。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