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中芯国际召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会。
此前财报显示,三季度,公司整体实现销售收入23.82亿美元,收入环比增长7.8%。三季度末,公司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达到百万片,增至102.3万片。12英寸和8英寸晶圆收入占比分别为77%和23%,占比平稳。
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在业绩会上介绍,当季公司产能利用率达到95.8%,出货量继续提升,销售片数环比增长4.6%至249.9万片折合八英寸标准逻辑晶圆,主要是因为产业链切换加速进行,以及渠道还在备货补库存,公司积极配合客户保证出货;晶圆平均销售单价环比增长3.8%,主要是因为产品组合变化,制程复杂的产品出货增加的更多。
三季度,销售收入以地区分类看,中国、美国、欧亚占比分别为86%、11%和3%。其中中国区收入绝对值环比增长11%,对此,赵海军解释这主要是因为上述提到的产业链切换加速进行,加上国内的市场还在扩大,客户有拉货的需求。为了支援紧急需求,公司调整了产能分配,使得季度地区收入占比有了波动。
晶圆收入以应用分类来看,智能手机、电脑与平板、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工业与汽车占比分别为22%、15%、43%、8%和12%。其中,消费电子环比增长15%,主要因为在国内企业加速替代海外份额的阶段,公司长期布局和合作的客户获得产业链机会,包括多样化的家用电器在内,各类电子产品供应链需求都比较旺盛。
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2.0%,环比上升1.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产能利用率上升,产出增加抵消了折旧上升带来的影响。
根据未经审核的财务数据,公司前三个季度收入为68.38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17.4%; 毛利率为21.6%, 较去年同期增长5.3个百分点;资本开支合计57亿美元。
展望未来,赵海军表示,四季度虽然是传统淡季,客户备货有所放缓,但产业链切换迭代效应持续,淡季不淡。因此,公司给出的四季度收入指引为环比持平到增长2%;产线整体上继续保持满载;毛利率指引为18%到20%,与三季度指引相比持平。据此预测,公司全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90亿美元,收入规模将踏上新台阶。
他介绍,在产品平台方面,公司持续发力做好布局。今年以来,特色工艺在多个技术平台上的发展稳步提升。超低功耗28纳米逻辑工艺进入量产阶段,为客户提供了更低功耗、更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图像传感器CIS和信号处理ISP工艺持续技术迭代,提升感光能力、画面质量、高信噪比,同时开发覆盖更多波段的光学工艺平台;嵌入式存储平台从消费市场,向车规、工业MCU领域拓展;特色存储NOR、NAND,提供更高密度、更小尺寸、更低功耗的高可靠性存储平台;此外,公司抓住汽车芯片市场增长机会,推出车规级Sensor、BCD、MCU、RF、存储、显示等多个特色工艺,为客户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除去人工智能,其他主流应用市场温和增长或回稳。在国内产业链切换迭代过程中,公司和客户一起努力,抓住机遇,成为稳定供应商,使得公司现在和可预测未来的订单获得可持续的保障。整体来说,当前,公司产线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出货量还无法完全满足客户需求。”赵海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