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认为,未来五到六年内,人类所消费的数字内容都将由AI生成。
埃隆·马斯克近日参加了知名主持人乔·罗根的播客节目,讨论了他对未来智能手机的愿景。他谈到,未来的手机将是一个用于AI推理的边缘节点,带有一些无线连接功能。通过服务器端的AI与个人手机的AI进行通信,可以实时生成任何内容。未来,不会有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设备只是一个用于显示画面和播放音频的终端,AI能力将尽可能集成在手机设备上。
马斯克认为,未来的智能手机没有内置应用和操作系统,AI将在一两秒内生成你所需的任何工具应用。例如,如果用户需要一张数字地图来导航,设备上的AI资源将瞬间生成界面、后端库及其他所需资源。
在这些技术背景下,智能手机将仅仅作为视觉与音频内容的消费终端,以及本地AI资源的运行平台。这一愿景似乎并不遥远,马斯克称,未来的5至6年内,人类消费的数字内容将主要由AI生成。
记者注意到,马斯克的这一想法,与OpenAI目前正在研发的一款智能设备的框架不谋而合。
今年5月,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周三宣布,曾主导iPhone设计的苹果传奇设计师乔尼·艾夫及其团队将加入该公司,承担“设计一系列智能设备”的使命,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更为便利。此举标志着OpenAI正式进军电子设备制造商领域。
艾夫团队目前已开发出这些智能设备的原型。据多家外媒报道,这款设备掌心大小、可放入口袋,以AI为核心,具备强大的感知能力,可本地运行定制AI模型,复杂任务则调用云端算力。其目标是成为继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个核心设备”。
在今年9月举办的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也发表过类似观点。吴泳铭表示,未来,自然语言就是AI时代的源代码,任何人用自然语言就能创造自己的Agent。只需要输入母语,告诉AI你的需求,AI就能自己编写逻辑、调用工具、搭建系统,完成数字世界的几乎所有工作,并通过数字化接口来操作所有物理设备。
“大模型将会吞噬软件。大模型作为下一代的操作系统,将允许任何人用自然语言,创造无限多的应用。未来几乎所有与计算世界打交道的软件可能都是由大模型产生的Agent,而不是现在的商业软件。”吴泳铭说,潜在的开发者将从几千万变成数亿规模。以前由于软件开发的成本问题,只有少量高价值场景才会被工程师开发出来变成商业化的软件系统。未来所有终端用户都可以通过大模型这样的工具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责编:万健祎
校对:王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