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融资协调成效外溢 延伸服务触角改善营商环境
来源:证券时报 2025-08-08 A001版作者:秦燕玲2025-08-08 06:50

证券时报记者 秦燕玲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自去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截至今年6月末,已累计走访超过9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银行对“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新增授信23.6万亿元,新发放贷款17.8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32.8%。

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从供需两端发力打通“中梗阻”,实现银行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政策实效还进一步向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实际困难、推动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行业良性竞争等方面“外溢”,而这些也将是未来推动机制常态化运行过程中可以研究保留的重要内容。

大小银行相互补位

塑造更优服务生态

“我们跟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了,银行同业之间的沟通渠道也更畅通了,大家形成了互补合作的关系。”农业银行东营分行行长肖月强对记者表示,现在协调机制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大家能够凑在一起,跟企业协商,而且不同银行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优势。

在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很多地区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服务更多外贸企业。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是我国重要的轮胎生产和出口基地,轮胎产值占全国的30%,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61.8亿元,进出口额787.4亿元,外贸依存度高。华盛橡胶是当地的一家民营外贸企业,产品已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集团总资产已超50亿元。

作为一家典型的轮胎外贸企业,华盛橡胶的金融需求早已不限于融资支持,国际结算、汇率管理等都是其拓展业务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金融服务。更为多元的金融需求,为不同生态位的金融机构提供了共同机遇——广饶农商行为华盛橡胶提供了1500万元信用贷款,同时凭借决策链条短、灵活性强的优势,提供高效资金清算支持;而农业银行东营分行则发挥了数字化服务和全球化网络方面的优势,为华盛橡胶及关联企业涉及66个国家4个币种的跨境业务,提供了6436万美元的国际结算服务,同时发挥总行专家团队优势,实时推送外汇资讯与避险策略,推荐最佳外汇买卖组合等。

“我们现在感触特别深的是,同业不再是简单的同质同类竞争关系,而是互相补位的关系。农商行可能在结算入账效率上面有优势,而我们在汇率避险包括产品组合方面有优势,共同为企业服务,这是最好的合作关系。这也是更好发挥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肖月强称。

服务触角延伸

在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工作协调机制的过程中,对于把政策带到金融消费者身边,各地都有不同特色做法。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建立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属服务热线”,作为当地工作专班线上拓展服务覆盖面的重要手段。

“设立专属服务热线的目的,是想通过线上电话与经营主体对接,因为现代人防诈骗意识比较强,可能会有一定抵触情绪,会影响到走访效率,这样我们就和发改局联合,由发改局牵头对接移动公司,给我们的热线配置了统一呼出标识:桓台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专班。”桓台金融监管支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桓台金融监管支局建立了县域银行机构电话走访轮值制度,自去年底开始运转。根据各银行反馈,这个服务热线效果不错,后续可以作为长期坚持的沟通手段,争取最大限度发挥线上服务功能。随着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深度沟通,当前热线可以承接的功能已经从原本的融资对接,拓展到提供银行端回访、贷前交流等“一揽子”金融便利服务。“我们开始没想到有这样好的一个效果。”该负责人称。

淄博金融监管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影响力之后,各个部门也会主动来寻求配合。淄博市级协调机制建立了“1个小微协调机制+N个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模式,为三农、外贸、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市场主体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比如,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开展“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精准对接走访”,推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示范社、养殖大户等名单,借助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对清单内主体全面对接。又如,沂源金融监管支局联合商务部门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介出口信保国家全额补贴普惠政策,每家企业保额最高赔偿可达15万美元,而保费对企业全免,大量小微外贸企业受益。“由于N个行业主管部门的重点关注群体与小微主体高度重合,各部门与金融行业联动推进,反过来极大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成效。”该负责人称。

推动地方改善营商环境

各地在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过程中,大多同步建立了诸如山东省“联合会诊”的问题反馈解决机制。即对于那些进入到工作专班“推荐清单”而未获得授信的企业,政府部门联合推动分析、解决问题。

“我们的理念也是通过线上平台对接方式,给企业提供填报融资需求入口,同时为银行提供获客渠道,这样银行和企业就能通过线上平台连接起来。”参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政策制定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了广泛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的作用,有力协同各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具体经营及信用修复问题,这也是协调机制‘协调’作用的生动体现。”

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帮助银行更好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识别企业风险,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协调机制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帮助企业获得贷款。所以协调机制不只是承担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作用,在金融端实现了“金融服务万事皆可协调”,最后还在企业端带动了整个基层政府部门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极大改善当地营商环境。记者了解到,目前有关部门仍在研究相关措施,将当前实践中的有益做法常态化地融入到未来的融资撮合对接及综合金融服务工作中。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