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模超513亿元!贝莱德建信理财论道下半年组合配置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刘筱攸2025-07-19 10:13

低利率新常态下,几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这两年着实争气——依托外资中资强势母公司的全球配置资源和客群渠道,辅以本土化部署,呈现出管理规模增速显著高于理财行业均值的趋势,且这一趋势还在加码。

贝莱德建信理财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成立4年来,其几乎保持了每年较上年规模翻倍的节奏,从最初5人团队、26亿元资产起步,到如今员工70多人、覆盖从R1到R5各类风险等级的120只产品、管理规模超513亿元、服务客户24万人。

“今年(管理规模)肯定也会比2024年翻一倍。”贝莱德建信理财总经理张鹏军在近日举办的贝莱德中国2025年中投资展望会上表示。

站在500亿元台阶上,贝莱德建信理财对2025年下半年的配置策略和组合管理,有了清晰的方向。

论固收:将在短债管理上生成新的子策略

关于债市,贝莱德建信理财副总经理及首席固定收益投资官王登峰认为,今年和去年的债市存在一个“比较有趣的分割点”。

“如果去年是弱预期和弱现实的结合,今年则是强预期和弱现实的结合体。”王登峰直言。在他看来,流动性泛宽松加资产荒逻辑,市场呈现出两个“极限”压缩:一是期限利差被压缩,超长期和短端的利差已经压缩到创历史低位;二是信用利差也在持续压缩。

当前债市估值已偏贵,而收益率过低使得市场对风险趋于敏感。王登峰称下半年人民银行仍将维持流动性宽松,这是债市的基本面支撑。贝莱德建信理财关注两个潜在变量:一是中美关系是否出现缓和,若改善可能会带动市场情绪;二是宏观政策是否持续加码,数据是否向好。

目前来看,王登峰判断收益中枢仍处下行趋势,弱政策基调不变,大方向仍利多债市。他透露,其团队今年做了一个重大改变:在短债的管理上生成了一系列子策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一定的规模范围、一定的久期范围内,用小波段操作来一定程度上提升收益。

“现在还是低利率环境,把物价拉升起来可能会需要一些时间,再加上最近几个月房地产数据显示出走弱迹象,我们觉得下半年可能还会有一些货币政策的刺激出台。整体而言,在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下,整体利率中枢的下降可能还是要靠降息。”贝莱德建信理财投资经理屠佳毅说。

论权益:对冲工具的重要性持续增强

谈及权益资产,贝莱德建信理财副总经理及首席多资产投资官刘睿坦言:从资产配置角度来说,现在市场上没有哪类资产让其有强烈的“买入冲动”。即便是黄金,也不像去年底那样存在明确的入场信号。

但刘睿强调,其团队始终坚守长期逻辑:例如黄金资产,作为“资产配置对冲工具”的重要性将持续增强。重要原因是,黄金的长期投资逻辑在于不容易被估值模型“框死”,也不依赖现金流,而是以避险、抗通胀、对冲全球不确定性为主要价值支撑。

刘睿同时指出:在“宏观支撑+基本面韧性”组合下,美股在短期内胜率较高,值得关注。“虽然美股当前估值略贵,但其基本面支撑非常扎实。AI领域的二季报有望超预期,大型科技公司资本开支依然强劲。此外,美国宏观数据尚可,尽管有边际走弱迹象,但整体不差,同时市场对下半年降息预期较强。”刘睿说。

屠佳毅表示,其风险预算更多在向权益移动。他的理由是:今年债券的波动率相对于股票而言有所上升,和去年比,政府对于股市支撑的决心明显更强,而央行对于债市预期的管控也在加强。

贝莱德建信理财投资经理李佳纯表示,该团队主要通过五个维度来展望权益市场:一是市场当前的交易结构,是否存在超买或超卖的现象;二是市场情绪的强弱;三是市场趋势的延续性;四是经济基本面变化及其对上市公司盈利的传导;五是估值水平是否合理。

论养老业务:借鉴全球经验,创新本土养老金融

贝莱德建信理财一大显性优势,在于其在养老金融领域积淀的两大先发红利——它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家同时获得“养老理财试点”与“个人养老金”产品发行“双资质”的合资理财公司。

张鹏军在年中投资展望会上特别强调了该司三大重点业务方向,首要提及的就是养老理财,其次是全球配置和风险管理。

截至目前贝莱德建信理财已推出三只养老产品:“贝安心”是市场上首只10年期养老理财产品,截至6月底净值超过1.16元;“贝嘉目标风险”是公司首只进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理财产品,截至6月底养老份额成立以来年化收益达到4.27%,同时实现了控制目标,即最大回撤、波动率均低于2%;近期推出的 “贝嘉智能心”,是一款R2较低风险评级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创新性将股票引入组合力求增厚收益,同时用AI辅助进行股债配比。

“控制波动和回撤不仅是口号,而是建立在过去产品经验和贝莱德全球策略基础上的可实现目标。”张鹏军乐观表态。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只养老产品搭载了股东贝莱德的全球配置能力:贝莱德建信理财将系统化主动投资策略(SAE)应用在多款产品中,如“贝安心”有30%的权益配置,贝嘉智能心为不超过5%,贝嘉目标风险为不超过15%。

在屠佳毅看来,借鉴全球经验对中国的养老金融配置有重要意义。其团队在设计养老产品时注重两个方面:一是风险要与目标客户匹配,防止短期超预期的净值波动导致投资者赎回;二是要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目标收益,以激励居民进行长期投资。

校对:彭其华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