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新的时代,企业家要放弃逐利而行。”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全国人大代表团驻地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采访过程中,董明珠将格力电器的业务布局、“全员营销”战略娓娓道来,对接班人、格力手机、芯片业务等话题也毫不讳言。“我们做手机不是为了市场份额”、“芯片,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努力做下去”……
关于格力的接班人人选问题,董明珠也明确表示,格力未来的接班人“肯定只会给格力加分,不会对格力品牌未来造成影响。”
9万员工开网店
证券时报记者:格力的“全员营销”战略最近是个热门话题,能不能详细介绍?为什么会通过开微店的方式推进全员营销?实际效果如何?
董明珠:中国制造一定要有更多的品牌,什么叫品牌?有诚信、质量、技术支撑的才叫品牌。不久前我提出了“全员营销”的战略,通过员工开店的方式,让员工快速的和消费者真正凝聚在一起。
目前这项工作开展了近一个月,格力9万员工随后都开了这样的微店。我们并没有给每个微店设定营销目标,但达到一定指标会有激励,员工之间也会有销量的比较,我觉得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自己开的微店叫“董明珠的店”,销售情况很好,一个月大概有200万的营收。消费者购买了微店的东西,我们才知道消费者的真正诉求,反过来也推动了格力的营销。
总的来说,“全员营销”能够让消费者更满意。一是我们和消费者的距离拉近了,员工充分的接触到消费者;二是员工也通过微店的营销,更加清楚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消费者、服务消费者。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看待新的市场参与者进入空调消费市场?尤其是他们较多采用低价策略,这对行业会构成怎样的冲击?
董明珠:我可以肯定的说,低价策略在中国空调市场的实际影响已经不大了。消费者是明智的,没有免费的午餐,能低价完成产品销售,就要考虑最基本的成本问题。
如果一个空调企业说愿意赔本赚吆喝,那这个企业根本就没有可信度。他起码需要投入资源来做研发吧,在不创造价值又不赚钱的情况下,研发的资金从哪里来?
我也认为,格力电器目前已经不是消费者心目中原来只做空调的格力了,我们的产品系列已经全面覆盖,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产品拿出来都是高质量的,这比低价策略要更有意义。
证券时报记者:您刚刚也提到格力的产品线愈加丰富,和原来的格力并不一样,这就涉及到一个多元化和专业化之间的选择问题,您认为二者需要如何平衡?
董明珠:专业化和多元化并不需要平衡。没有人说专业化就一定能成功,只做空调的企业也死掉多少,多元化企业也有死掉的,但也有做的好起来的。
我的意思是,专注很重要,不能说只做空调就能成功,做别的就不行,专注很重要,用心很重要,格力电器到目前为止是一个唯一不参与收购的。
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一家独秀,未来格力也将在机器人、模具等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家电产品。
“接班人”肯定会给格力“加分”
证券时报记者:格力有没有想过在资本市场上有所突破?您又如何看待资本市场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
董明珠:制造业不是靠资本来实现突破的,而是要靠自身的创新、技术来实现。企业在做好内生性发展的同时,通过并购等方式实现外延式发展,更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格力电器一直在坚持自主创新,这个主旋律从来没有变过。其中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没有人才队伍的建设,创新也会没有动力。如果我们都没有想法,可能干不了什么事。
说资本市场与企业家的关系,我觉得,适合就是最好的。资本虽然逐利,但同样有一种精神藏在里面。金融能够支持实体经济,但不能把金融当作一个工具去破坏实体经济。
证券时报记者:您担任格力电器总裁一职已经19年,接下来在个人职业规划方面还有哪些想法?您如何看待继任者对格力品牌可能带来的影响?
董明珠:其实我从来没有规划过职业生涯。我认为所谓的职业规划,第一是要顺其自然,第二是要干好本职工作。
从普通的销售人员到现在,每个时期我都做好我应该做的事情。销售人员就是应该把自己的业绩做到最好,我在做业务员时,就改变了当时公司先将货物出售、再求客户付款的一个长期现状,当时我强调的是要实现商家、企业的共赢。
再到1995年,我又用一年时间改变了公司应收款项较多的现状,让一个隐形亏损的企业真正实现盈利。到2001年之后,我陆续担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公司的利润率也不断提升,充分显示出管理成效。
至于继任者的压力,我相信格力未来的“接班人”,肯定只会给格力加分,不会对格力品牌未来造成影响。
证券时报记者:您此前也提到,要让世界更多中国制造。能否透露格力电器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有何规划?
董明珠:我们不存在布局海外市场这个议题。在我看来,国际化的进程中并没有国界之分,我们都是要把最好的产品分享给更多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在海外也有投资布局,但我一直强调,全世界最适合投资的地方还是中国。
企业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优势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带来的机遇?尤其是对制造业的影响?
董明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机遇。过去这片区域的城市相对分散,现在是连成一片,把各个地区不同的优势聚集起来,这对任何一方都是有价值的。
对于制造业而言,以前谈得更多的是生产产品,现在更多的是研发技术,这就需要人才支撑。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人才聚集的优势,更多的人才愿意到这个地方来。
当然,在这个发展机遇期,企业也要搭建好的平台,为员工创造的不仅仅是工作岗位,而是要有收获感,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完美结合。
未来格力也会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继续给员工加薪,但加薪的方式肯定会改变,将用更合理的多种方式进行。
证券时报记者:您每年在两会期间的建言都会提及创新,今年的思路有没有一些新的变化?您认为应该如何实现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董明珠:如何建设“制造强国”也是我作为行业一份子需要思考的问题。过去的制造业大多是靠模仿,靠引进外来技术,自主创新不多,这也是中国制造业最大的痛点。
而创新是一种自我挑战。随着不同时期的推进,创新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从初级创新到深层次的创新,是在发生变化的。
制造业的升级,我觉得还是取决于企业家的眼光和舍得精神。不实实在在的拿出钱来做研发,只是天天寻求政府的支持,肯定是不行的。
格力电器现在的智能装备已经有100多种,我们并没有让政府给我们支持,而是拿出自己的利润,不断的投入到研发中去,创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也只有这样的产品才有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格力有哪些新举措?
董明珠:我觉得高质量发展是格力本身就应该去做的事情,不是到今天才提出来的。格力能把家用空调的全球占有率做到22%,这个数字已经能够说明问题。
对于企业本身来讲,我希望它能成为社会里一个健康的细胞,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是其中的一个细胞,要努力把自己这个细胞做的更加健康。无数个健康的细胞,生成的环境自然就好。
这就需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我觉得这样才有价值。我们要去领会高质量发展更深层次的含义,把它转化为我们的行动,这才是最有实际意义的。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