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定合理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中国9月1年期和5年期LPR均连续第17个月维持不变;北交所9月25日开展第一次开市全网测试;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检察室揭牌成立。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显示,近一周(9月18日-9月24日)舆情热度靠前的前五大上市公司事件是:
临近三季度末,全国多地下发能耗双控的政策文件,宣布严控能耗,实行用电降负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重点用能企业限电限产。“能耗双控”政策下,A股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临时停产。此前,中秋假期前已有一批上市公司包括云铝股份(000807.SZ)、神火股份(000933.SZ)等公告限电停产。9月22日起,又一批上市公司包括晨化股份(300610.SZ)、天原股份(002386.SZ)、*ST澄星(600078.SH)等披露了限产、停产影响,且恢复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据统计,截至23日,A股市场已有逾10家上市公司发布旗下子公司因“能耗双控”停产、限产的相关事宜。
多省“能耗双控”政策促节能减排 10余家上市公司公告临时停产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在9月18日-9月24日,此事件共监测相关舆情声量总计14616条,9月23日事件热度达到顶峰,高峰时刻,相关舆情声量数据达到5626条。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媒体观点:
《第一财经》:多位行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对“能耗双控”的考核一直比较严格,考核结果会作为当地领导班子的工作考评依据。今年一季度和半年度,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能耗强度降低进度目标预警等级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预警等级,被列为红色的各个地区政府对本地区的高耗能企业的管控加码得就会比较厉害。
《证券日报》:谈及多地出现的限电限产现象,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表示,经过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业盈利状况好转,出清了许多低端的无效产能。“十四五”期间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绿色低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高排放相关产能应逐步淘汰或置换。在全球产业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能耗双控”势在必行,没有商量的余地。
《红星资本局》:按照多地“分档有序用电”的要求,将优先满足社会综合效益好的企业用电,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进行用电管控。而此次“限电”受到影响的,也多为能耗较高的企业。在“能耗双控”的政策下,在越来越严格的环保管控下,一味看重利益而放弃环保、一味追求短期收益而放弃长远发展的企业,被淘汰是大势所趋。而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条件下,所产生的利益与商业,才是健康负责的。
把地狱和断腿印上童装,江南布衣童装品牌陷入“邪典创意”风波
9月19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江南布衣(03306.HK)童装衬衣上印有不恰当图案,以及不合时宜的英文。该网友称,江南布衣旗下的“jnby by JNBY”童装上印有“Welcome to hell(欢迎来到地狱)”“let me touch you(让我摸摸你)”等字样,还配有撒旦、骷髅头等图案,及疑似车裂和万剑穿心酷刑等诡异图案,令人心生不适。
此帖发布之后,陆续有更多网友在其他社交平台上表达了对江南布衣童装设计的不满。有网友指出,早在2017年江南布衣女童装就出现过不当图案,设计原图来自《人间乐园》,童装图案选取了其中女人下体的元素。除此之外,部分童装还有带有种族歧视、地狱、撒旦等被认为是“邪典风”的图案。
对此,江南布衣集团旗下童装品牌官方账号21日在原发帖网友贴文下回复称:对童装产品出现不恰当图案对消费者造成困扰深表歉意。公司已下架所有相关产品,并严格审核,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然而,许多网友并不买账,认为其不公开发布正式的说明“态度并不诚恳”,话题#江南布衣回应童装印不当图案#旋即冲上微博热搜。
23日,该童装品牌在官方社交平台发布致歉声明,称就个别产品出现不恰当图案给消费者造成的困扰深表歉意,已第一时间全面下架所涉商品系列、撤销相关宣发物料,并成立专项小组启动自查,同时已开放消费者退货渠道,已购相关下架商品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原购买渠道进行退货。
值得注意的是,不光部分童装产品设计引起消费者不适,有网友发现,江南布衣童装的宣发物料也出现了疑似软色情和怪异的摄影风格,不少网友表示希望有关部门介入调查。目前,该舆情事件持续发酵中。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在9月18日-9月24日,此事件共监测相关舆情声量总计2687条,敏感度52%。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声量热词方面,热词云图如下所示,其中“童装”“图案”“官方账号”“深表歉意”、排名前列,可见该舆情核心在事件本身和企业回应内容。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媒体观点:
《界面新闻》:相较于过去,消费者对时尚品牌中的不当设计更为敏感。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能够在对比中深入了解服装设计背后的文化意图。另一方面,服装产业在过去二十年间规模化成长,品牌在接触到更多消费者,但在多元价值观之下,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品牌的设计理念。而具体到此次jnby by JNBY事件,使用诸如酷刑和宗教献祭的图案,并不符合当前国内消费者的审美喜好及社会认同,疑似存在暴力和种族歧视的内容甚至直接引发了消费者的抵触情绪。此次事件反映出jnby by JNBY团队设计理念及流程或存在问题,也暴露出江南布衣集团对旗下品牌创意的把关不足。
《21世纪经济报道》:江南布衣“吸粉”的核心来源于品牌影响力,面对此次童装设计风波,最初发帖的博主表示:“回到企业本身,江南布衣是少有的能做到把分店开到海外的民族企业,从这一点上我是敬佩和支持的。但企业出海的背后,企业自身意识形态是否坚定、方向是否正确,市场监管是否到位,通过这一件衣服体现出了很大的漏洞”。
舆评:
从舆情处置的层面来看,江南布衣此时直面舆论、合理地承担责任并不是坏事,积极承担的态度反而能够给品牌在公众印象中加分,能有效缓解舆论情绪,最大限度挽回不良影响。但是公开的道歉声明并非第一时间发出,而是等舆论发酵了两天才姗姗来迟,难以堵住悠悠之口。此外,在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看来,江南布衣此次在舆情回应中没有抓住关键点回应舆论关切,这是在作出舆情处置前,未能读懂舆论场上的形势所致。事实上,“涉及不适图案的衣服是否已经下架”、“已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是否能够退货”并非重点,品牌对于设计图案的把关如此松懈,背后是审查机制问题抑或企业自身意识形态出现问题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引发此次舆情发酵的主要原因。可见,这一封道歉声明恐怕无法解决网友的质疑,更让企业自身意识形态是否正确的问题摆上了层面,也让品牌的声誉和价值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
瑞幸咖啡:公司在重组计划和资本市场披露方面达到多项“里程碑式”进展
9月21日晚,瑞幸咖啡(LK)发布声明,宣布公司在重组计划和资本市场披露方面达到多项“里程碑式”进展,包括公司与美国集体诉讼的原告代表签署了1.875亿美元的和解意向书;公司已向开曼法院正式提交了对可转债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方案。瑞幸咖啡表示,现任管理层履新一年多来,对之前战略和模式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创新,取得显著效果。
自发布2020年年报后,瑞幸咖啡股价相比较去年退市时的股价上涨了约10倍,截至发稿前瑞幸股价为16.15美元/股,回升至接近17美元/股的发行价水平。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在9月18日-9月24日,此事件共监测相关舆情声量总计4636条。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媒体观点:
《华夏时报》:此次12亿元的赔偿金额,对于急于解除信任危机的瑞幸来说,似乎花得比较划算。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对记者表示,赔偿金额的高低,关键看带来的效益是否值这些钱。他认为,此次瑞幸与在美投资人达成和解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通过这次和解,有助于瑞幸扫清未来发展的障碍,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新金融观察报》:在某种意义上,“花钱消灾”让瑞幸成功度过了一道坎。同时,瑞幸更需要证明的是,这个新团队可以被外界重新信任。这显然要比和解协议本身和营收方面的恢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财经网》:瑞幸还不能高兴太早。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魏剑啸表示,美国法院还会对和解协议进行审查,预计审查方向包括,协议是否损害了股东利益,以及协议是否和涉及案件的美国各个州的法律相协调。
舆评:
瑞幸咖啡1.875亿美元摆平财务造假后续的“集体诉讼”,这表明瑞幸咖啡危险已初步解除,向前迈出了积极的一步。进入2021年后,瑞幸开始了一系列扩张动作,先是开放瑞幸咖啡门店加盟渠道,而后宣布重启无人咖啡机“瑞划算”的招商,与此同时,新代言人、“生椰拿铁”出圈等营销动作,让市场对其关注度不减。伴随着“复活”,瑞幸重回资本机构视野的可能性越来越高。不过,瑞幸的考验并没有结束。财务造假、退市、高管内斗、债务诉讼等负面舆情长尾影响仍在,在舆论影响的层面上,或将持续侵蚀瑞幸的品牌形象,甚至影响到瑞幸将来上市的步伐和估值。此外,就在瑞幸忙于应付内忧外患的同时,2021年,国内咖啡品牌迎来投资元年,站在瑞幸咖啡门口的“挑战者”越来越多,这都为瑞幸咖啡的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在资本和舆论对其的高度关注下,如何重获外界认可,维持住品牌形象和声誉,对于它而言至关重要。(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