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燕京啤酒(000729.SZ)遭遇“黑天鹅”事件,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晓东因涉嫌职务违法,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不能正常履职。在随后三个交易日里,燕京啤酒在股市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出现三连跌。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晚,燕京啤酒10月舆情日均声量较9月份大增超600%,其中敏感舆情的日均报道量更是增超1500%。
数据暴涨一方面是因为平时燕京啤酒的舆情声量较低,市场对其关注度有限,尤其是对于公司发展的关注度不足,有限的声浪更多集中在产品和广告端;另一方面随着事件的发酵,舆论对于燕京啤酒的关注早已超出董事长被立案调查的范畴。从高频词云和媒体报道来看,舆论已经逐步关注到燕京啤酒“营收乏力”、“进军高端市场受挫”、“大国企病”以及“掉队”等问题,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形成较大的负面冲击。
燕京啤酒部分报道一览
从燕京啤酒一事可以看出,上市企业高管的形象不仅与公司品牌声誉相联系,还可能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权益。然而,近年来随着监管和执法力度的增强,以及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上市公司因董监高个人问题导致出现黑天鹅事件的现象越发频繁,前有去年葵花药业实控人涉嫌杀人、新城控股原董事长涉嫌猥亵女童等,再有刚刚发生的ST舍得董事长和总裁涉嫌损失上市公司利益被立案调查,给企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企业管理者良好的形象能够有力地促进企业正面形象的提升,反之亦然。因此对上市公司来说,面对此类危机如何妥善处置,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下为上市公司应对此类危机的常见处理逻辑和方法:
1 诚恳致歉
无论事前企业是否对管理者个人违法行为提前知情,或者利用企业的资源为其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便利,一旦风险事发,尤其是涉及道德层面的问题,企业应考虑从道义上承担责任,向公众、客户和股民表示诚挚的歉意。具备良好的态度和担当,更容易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赢得谅解。
2.合理担责
问题出现后,企业勇于承担的态度往往能够给公众印象加分,获得公众情感上的认同,有助于尽快走出漩涡。相反,上市公司过度强调自己的“无辜”形象,而选择把责任完全推给出事的个人,反而会给公众以推诿的负面印象。
3 深刻归因
舆论期待得到的不仅是有诚意的道歉,还会特别关注企业的公开表达中能否深刻认识到问题的本质。然而,很多企业仍习惯于耍“小聪明”,玩文字游戏,在表达中“弱化”问题性质和严重性,反而容易得不偿失。
4 果断切割
认识到问题的性质后,不与违法行为为伍,做深度“切割”同样重要。企业需表达出与一切涉及犯罪或辅助、掩饰犯罪的行为彻底划清界限的态度,积极配合执法机关调查,这样方能减少负面事件对整个企业品牌声誉带来的消极影响。反之,任何暧昧和纠缠不清的表述都会引发公众对企业价值观的进一步质疑。
5 信息公开
上市公司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按照法律规定,做好信息披露,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任何试图掩饰或拖延信息公开,甚至故意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都有可能触犯法律和违反道义。与此同时,事件引起广泛热议后,涉事企业是否通过公关运作阻碍网上信息的传播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日,涉及到企业管理者严重违法的案件引发热议是正常和必然的,在阻碍信息传播和公众表达一事上用力过度,反而让企业更加被动。
6 形象修复
事件发生之后演变成的形象危机是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一旦形象严重受损,各种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去补救和修复。在一系列挽救措施中,如何让公众看到积极的信号,拿出有效的行动方案去积极地解决现实问题,才是赢得公众情感共鸣的最佳途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企业的负面影响。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