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乐歌股份(300729.SZ)董事会发文炮轰平安资管一事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事件主要经过
8月29日,上市公司乐歌股份董事长项乐宏发布了朋友圈:“乐歌不欢迎平安资管的基金经理来公司投资。临时通知需要调研的平安资管的年轻基金经理,态度颐指气使、居高临下,根本没有去过乐歌的工厂,没有对乐歌基层员工做过采访,也对公司过去几年虽然收入没有增长但实际产品和业务机构不断完善一无所知。”
8月30日,对于乐歌董事长的炮轰,平安资管股票投资经理张良在朋友圈发文称,我们8月28号确实也去了现场调研,做了功课,不存在所谓的“没有来过乐歌一次调研”。
8月30日晚间,项乐宏再度发长文披露调研事件经过。文章称,平安资管7-8人全程未开启摄像头(会前曾表示希望对方打开摄像头);项乐宏讲解时长50分钟(并非平安资管张良说的半小时);平安资管方提了两个问题,项乐宏解答后与团队人员私下说提问者根本没做过功课,对方立即予以斥责。本次事件应被理解为偶发事件,希望今后来公司调研的人员事先准备。
舆情变化分析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显示,29日乐歌股份董事长发布炮轰平安资管的朋友圈后,相关报道量快速增加,除了对事件本身进行传播外,由于董事长的言辞中,直指平安资管态度颐指气使、居高临下,加上投资机构在不少人眼中的刻板印象正是高高在上,双重作用之下,触发舆论的罗宾汉情结,加上最初仅有乐歌股份的一面之词,因此有更多的声音站在平安资管的对立面。
紧接着在双方几轮言语交锋之后,不仅越来越多关于此次调研过程的真相浮出水面,发现事件双方均有不足之处,同时越来越多的目光关注到此次乐歌股份的董事长不同寻常的炮轰背后,是前期股价疯狂上涨以及即将到来的天量解禁,乐歌存在利用此次事件做”市值管理“的可能。
最后,随着双方态度逐步缓和,舆论场趋于冷静后,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到金融调研生态中,关注如今调研机构与上市公司的之间存在的不平等关系和潜在的灰色利益关系,出现类似南财快评发布的《从刷屏的乐歌股份事件,看中国式市值管理》的深度点评。
舆情评论
除了吃瓜之外,此次“闹剧”引发了舆论场对于如何改善调研生态的思考,而一次富有成效的调研活动,往往需要监管部门、上市公司、调研机构以及第三方机构共同推动。
首先,从双方透露的信息来看,此次调研安排工作存在不足之处,如事前双方没有就通话设备和对话方式取得一致意见,以及对于双方沟通的要点没有进行提前沟通等,在事后也没有就双方的误解和分歧进行调和。组织调研和路演是一项具有门槛的技术活,如果上市公司并未有完善的工作流程机制,专业的工作仍需考虑交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协办。
其次,此次事件引发对于机构如何开展调研工作的良性探讨。乐歌董事长质疑平安资管根本没有去过乐歌的工厂,没有对乐歌基层员工做过采访。那么,到底怎样才是调研上市公司的正确姿势?今年上半年轰动资本市场的瑞幸咖啡事件中,浑水是通过去门店调查每天有多少人流,买了多少杯咖啡,每个人大概消费,形成报告,与部分国内分析师在办公室完成的百页看多报告形成鲜明反差,随着瑞幸咖啡造假案持续发酵,舆论场上对于分析师的调研方式是否妥当以及是否勤勉尽责的质疑不断增加。
最后,监管部门也可考虑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改善调研圈风气。从此事进一步发散来看,部分深度点评文章关注到目前调研机构到上市公司沟通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游走的灰色地带的信息交流。对此监管部门应对调研工作相关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对调研情况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高管及基金经理个人行为等提出更科学有效的监管方法,保障资本市场公平,让机构调研活动更加健康地开展。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