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会议本是券商及各大上市公司的常规操作,在疫情期间也被广为推崇。然而,华创证券却大摆乌龙,在2月19日的一场电话会议中,华创证券所邀请的杭州遥望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遥望网络”)“高管”,被公司董秘当场直指是“假高管”,并连续引发诸多质疑。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显示,因“假高管翻车”一事,华创证券舆论热情快速飙升,不仅有《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等多家主流财经媒体进行集中报道,财联社等诸多自媒体更是纷纷撰文,连带各大社区平台议论纷纷。
华创证券近一周舆情报道量走势
事情始末
根据网上传播的通话录音,大致情况是在2月19日,华创证券传媒团队为星期六(002291.SZ)举办的一场投资者交流活动,华创证券所邀请的与投资者交流的遥望网络 “高管”,当场被遥望网络董秘质疑,直指是“假高管”。
梳理来看,马超主要质疑的部分有三个:一是华创证券媒体所邀请的专家,为何要伪造成公司高管,不该欺骗投资者;二是质疑专家数据与身份的真实性,遥望网络并没有公开发布过任何2020年的目标数据;三是为何同样的事情会发生第二次。
一时间,华创证券“假高管”一事便在互联网上快速发酵,各类报道铺天盖地。
2月20日早上,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董广阳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的置评请求时表示:
“这个研究员(指潘文韬)请的专家(指陈总)确实是一线业务的专家,并不是所说的假专家,不然不可能了解这么多,只是研究员当时为了保护专家个人身份而为。”
“这个陈总肯定不可能是(遥望网络的高管),如果是高管肯定了解内部信息了,其实这次主要是讨论行业概况和业务模式,而且面临的是众多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他们都有分辨能力。”
但随后,董广阳又打电话给记者称,“希望媒体客观公正报道此事件,刚才所说内容不算数。目前华创证券对此事还在进一步核实当中。”
针对电话会议假高管事件,华创证券在2月20日的最新回应称,研究所传媒研究小组邀请参会介绍情况的为曾担任遥望网络“微小盟”平台产品经理的顾晨某,经与遥望网络进行沟通核实,确认顾晨某已从该公司离职。华创证券已经责令研究员停职并启动问责机制,整顿作风纪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严格尽职调查、会议交流、会议纪要和研究报告的合规审核,强化内控管理。对此次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特以致歉。
舆情要点
华创证券已非初犯?
遥望网络高管马超在电话中指出:
这已经不是华创证券传媒团队第一次发生类似的“事故”了。“上次是不是有一次这样的事情了,王总?”
“如果有一次我们能够理解,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沟通,对吧?但我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能有第二次呢?我们大家之间还能不能有一点信任?”
华创证券在电话会议中的违规操作究竟是“初犯”还是“惯犯”不好下定论,但从华创证券此次电话会议前准备工作的“小动作”却相当“轻车熟路”。
2月18日,即华创证券召开的这场电话会议的前一天,不少机构收到了华创证券传媒团队发来的一封神秘的电话会议通知,称邀请了“某龙头MCN公司运营总监陈总”作为参会嘉宾,对MCN行业及该公司的运营近况进行解读。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华创证券在会议前还特别提醒:
为保护专家,本次电话会议为小范围定向邀请,烦请不要转发,并称“某龙头MCN公司近期内部明令禁止,我们邀请专家出来解读着实不易”……而直到电话会议开始,很多机构投资者才在华创证券的介绍下,知道了这位神秘的“陈总”的真实身份。
如果真如华创证券在电话里中所说并不知道嘉宾的真实情况,那为何会前准备工作如此神秘?
有网友对此评论:“如果是初犯,华创证券手法未免过于娴熟。”
内部控制不力
华创证券在最新公开回复中表示,已经责令研究员停职并启动问责机制,整顿作风纪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严格尽职调查、会议交流、会议纪要和研究报告的合规审核,强化内控管理。
财联社引述行业内人士观点指出,有些券商研究经常会邀请专家讲行业情况,目前有非常多的专家库存在,出场价格差异也较大。当然也有些匿名专家出场,如果这种匿名专家讲公司就容易被质疑,“这个事情出了,也说明华创证券研究条线风控管理不强,合规要求不严,没有有效履行审批留痕内控制度。”
华创证券并非首次因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而遭到质疑。2019年初,江苏证监局对华创证券出具警示函措施,警示函显示,江苏证监局对保千里发行公司债券“16千里01”中的执业情况进行了检查,华创证券未严格遵守《执业行为准则》《尽调指引》,违反了《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当时便引发媒体对于华创证券内部控制度是否健全且有效执行的疑虑。
券商行业公信力遭质疑
如今华创证券一事,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公司自身,而是整个券商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在《中国基金报》看来,华创证券此次电话会议“翻车”事故无疑对券商的公信力有所伤害。
此前,某大型券商研究所组织的一场电话会议同样发生了“李鬼”事件,出席会议的所谓某公司高管发表引起争议的言论,但事后发现此人系冒名顶替。曾在微信刷屏的一篇文章《研究员小伙子,你怎么比我还了解我的企业?》,也同样揭露了投研行业研究员和分析师过度务虚、不扎实调研的现状。
券商内部显然也注意到这一点,19日晚间,已有券商研究部门在内部群,要求大家引以为戒,并要求全员电话会议一定要合规,纪要一定要让公司和合规都看过,并且尽量控制传播范围。各种纪要的详细要求,后续会再次强化。
《中国基金报》还引述曾担任某中型券商研究所所长、现任私募基金管理人林生接受记者的观点,认为行业风气和收益模式对券商服务的负面驱动需加重视。
由于行业存在浮躁风气,券商研究员缺乏基础调研、盲目追逐热点的情况日益增多,导致乌龙报告泛滥成灾,投研质量堪忧,甚至出现了电话会议假冒专家的情况。
佣金分仓这种收益模式形成后,对券商分析师的研究形成了具体的考核指标,也让券商投研和买方机构之间形成了利益绑定,造成传统内部投研的服务出现异化。同时,行业内排名的激励和内部考核机制的双重压力也令分析师的投研能力被市场化定价机制所绑架,这种买方机构交易和券商投研之间形成的互动,实际上也是主导券商投研方向的主要驱动力。
舆情点评
华创证券电话会议“假高管翻车”一事,充分暴露出企业在内控问题上的严重不足,相关问题并非责令研究员停职便能解决;另一方面,面对突然事件时,华创证券高管,在没能及时了解情况的情况下,对媒体急于澄清,甚至出现对媒体表示“刚才说的内容不算数”的情况,给事件的处理带来了不利局面。一个谎言的背后将需要更多的谎言,反而容易陷入绝境。
此前“新财富评选拉票事件”已经揭开了证券投研的一些不规范之处,此次“假高管翻车”事件,令市场再次对券商投研的公信力产生质疑。行业屡屡发生为了结果铤而走险的不合规,甚至是“造假”行为,监管机构是时候需要再次审视现有券商投研模式的问题了。(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