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股市 > 独家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股市>独家解读

中概股回归再受热议 赴港上市或成主流选择

2022-03-17 00:52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 王蕊
证券时报网 王蕊 2022-03-17 00:52



翟超/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王蕊

近期,受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等因素冲击,中概股一度集体大幅回调,这也使得“中概股回归”再度成为资本市场热门话题。

昨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的专题会议提到,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受该利好消息影响,多只回港中概股昨日涨超30%,热门中概股美股开盘后也集体大涨。

就在昨日晚间,三一重工国轩高科乐普医疗3家A股上市公司同时宣布筹划赴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哔哩哔哩(B站)公告,“争取自愿转换至港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

结合境外政策的不确定性及中概股的长足发展,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概股应该认真考虑回归问题。他们认为,从目前来看,港交所应该是中概股回归的最安全、最稳定的过渡方案。

回归步伐加速

昨日,回港的中概股集体大幅反弹,哔哩哔哩(B站)、京东、快手、美团等个股均涨超30%。受此带动,恒生科技指数收涨超22%,创该指数推出以来盘中最大单日涨幅,3只“中概互联”ETF也盘中集体涨停。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是悬在中概股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也使得“中概股回归”再次成为近期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对于中概股,昨日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指出,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

方正证券海外策略分析师党崇钰认为,“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及相关事件是美股中概股近期走低的导火索,但跨境金融监管问题不是本质。”尽管中美未来可能在证券监管领域达成合作,但中概股的未来仍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变化。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表示,美国新规审计的要求会对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都产生影响,会加快中概股回归步伐,而其他国家在美上市企业,也将考虑从美国以外的市场上市募集资金,进而催化内地股市国际板的推出和香港股市的扩容。

值得注意的是,美股市场似乎渐渐不再是中国公司出海优先选择。昨日晚间,三一重工等3家A股公司同时公告,表示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而哔哩哔哩(B站)也在港交所公告称,争取自愿转换至港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

港股市场成首选?

如果回归,那么选择港股还是A股,成为摆在中概股面前又一关键问题。

安信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张真桢称,上市门槛高、与美股上市体系及法律体系差异大、投资人退出成本高等问题,都影响了中概股到A股再上市。不过A股交易量更大、流动性更强,预计中概股回归可获较为理想估值,后续政策支持或许可以吸引好业绩公司落地。

但相比之下,目前回归港股的可行性似乎更高。自2018年起,香港市场便开始为迎接中概股回归创造有利条件,包括2018年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允许中概股二次回港上市;2019年10月接纳同股不同权形式的二次上市等。而随着阿里巴巴登陆港股,中概股终于探索出成本相对更低的回归路径。

“受国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国内也加强了中资企业赴美上市的监管,尤其是涉及机密的科技和金融股企业。”光银国际认为,在中美双方均趋严的监管环境下,香港市场是中概股回归的最安全、最稳定的过渡方案,也是企业将来境外上市的主要选择。

此外,两地上市也更便于机构投资者将中概股转换为H股。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统计发现,过去3个月,两地上市(即美股+港股)中概股的机构持仓合计下滑2.6个百分点,但其香港上市股票的机构持仓却提高了0.9个百分点,表明部分投资者将中概股转换为H股。港交所数据也显示,两地上市中概股的港股部分占比从48%升至53%。

王宗豪表示,大部分中概股目前具备香港二次上市资格,且港交所和监管机构正就放松不符合利润要求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规则进行磋商,假设最终规则与生物科技公司适用的规则相似,则大约超过41家中概股公司有望获得香港上市资格。

根据港交所资料,目前约有150宗有效上市申请,其中不少是新经济公司和中概股公司,而蔚来汽车也刚刚于3月10日在香港二次上市。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