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具自主性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贺觉渊2023-09-22 20:21

9月22日,在2023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相较于美联储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的大幅度变化,中国的货币政策总体稳健,在收紧和放松两个方向上都相对审慎。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具自主性。

王一鸣指出,本轮美联储加息应该是过去14年来最陡峭,也是最激进的一次加息,一年多时间里连续11次的加息,525个基点。这种短期的加息当然会带来金融市场的波动,也有巨大的外溢效应。可以看到,在疫情后,美联储一度实行了百年未有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市场增加了巨额的流动性,这种巨额流动性遭遇利率快速增加,一定会带来资产负债的错配,这就对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王一鸣指出,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市场的影响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资本大量回流美国,回流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面临资本流出的巨大压力,从而带来汇率贬值。

第二,新兴市场防范资本外流,同时应对国内通胀,也会跟随采取比较激进的加息政策,增大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压力。

第三,美元升值带来了新兴市场债务规模的膨胀和债务成本迅速上升,也在孕育或者已经导致一些结构比较脆弱的新兴市场的债务危机。

第四,美联储激进的加息也引发全球投资者情绪或者市场预期的变化,对新兴市场的股市、债市带来了巨大压力。

最后,美联储激进调整也造成了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跟随调整,普遍导致了需求的抑制,对新兴市场的出口也会有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王一鸣表示,在全球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节奏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简单的跟随,这是基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通胀形势下做出的决策,“应该说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具自主性。”相较于美联储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的大幅度变化,中国的货币政策总体稳健,即“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收紧和放松两个方向上都相对审慎。

在王一鸣看来,2022年3月份以后,美联储连续11次加息,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都在收紧货币政策,中国央行没有跟随加息,还采取了适度降息,贷款利率降到了历史较水平,这也是基于中国现在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所做的自主决策。在人民币汇率上,央行也在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汇率弹性也在进一步增强。

王一鸣认为,资本回流美国态势还没有变化,尽管美联储短期内持续加息,但是美国的金融市场条件甚至比疫情前还宽松,使得加息对通胀或者核心通胀的抑制作用不能完全有效发挥,形成了一种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使得外溢效应还会持续。”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